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9-06 14:25:59.0读后感328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统提出了新的教育观,从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该书不仅是一部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鸿篇巨著,也是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书思想内容丰富,既有宏大的教育得以展开的时代背景刻画,也有细腻的教育实施具体情境和方法的描述,不同的人会从中读出不同的内容。但该书留给我的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渗透在教育中的人性的光辉和爱的光芒。

  “爱”是卢梭对爱弥儿最重要的教育之一,甚至可以说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弥儿”(Émile)就是“爱”的意思。卢梭在《爱弥儿》第二卷曾提过:“人类天生的唯一无二的欲念是自爱”由于卢梭把本性中的最初冲动视为是始终正确的,所以这种自爱不仅就其本身而言是很好的,而且它对人来说也是很有用处的。如果说人人都是自爱的,那么人也都将会爱那些保持自己生命的人。这时从自爱这种第一情感就很自然地产生出第二种情感:爱那些亲近自己、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具体而言,自爱以“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生命为基础。随着学生成长,他将看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也将亲自经历愉悦和痛苦,在对他人的怜悯和喜爱中获得更大范围的道德给予。
爱弥儿
  但是,自爱也有个“副产品”是虚荣心,而虚荣心会让一个人难以得到满足,容易产生怨恨和愤怒,也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无法共情,在社会交往中难以与他人真诚相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在比较中将自爱变成虚荣,并刺激与虚荣相关的欲念的活跃。到了青春期,学生开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爱比较,此时需要对学生的自爱进行引导,引导其更为自如、合理地掌控“自爱”的度,并且通过“移情”把握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善良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欲念过多的人则容易被左右,自始至终无法看清自我,而后陷入混乱。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青春期学生的竞争、比较意识,让他们形成正确思想,不能让“自爱”发展成为“虚荣”。

  卢梭认为,真正的有爱的教育“要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尽早让他们养成习惯,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到力不从心的苦头了。”真正有爱的教育,也要防止各种恶习过早的侵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防微杜渐,尽量堵塞各种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气的渠道,使学生远离各种不当的诱惑。

  总之,学生的心灵需要用爱来点亮。对教师而言,要得到学生的心,他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诚恳与温情,牢记教导。而想要使人愿听君言,就必须使其信任、使其亲近、并驾齐驱以共荣辱。卢梭的教导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有筛选地告知学生想知道的事,设计“不经意的安排”,用热情与真诚感化学生,影响学生身边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