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城市意象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9-06 14:22:00.0读后感690

  《城市意象》是由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编写的,整本书的篇幅不长,但是内容与观点十分具有可参考性。作为一名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初读时是带着困惑去读,带着困惑离开的,一方面是因为书中专业用语的晦涩难读,一方面是作者举例的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这三个城市我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的视频图片与文字,好在有阅麓读书会这个分享知识的好地方,各位老师带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一点点填补了我的不解。

  什么是环境意象?“是个体头脑中对外部环境归纳出的图像,是直接感觉和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环境意象由三部分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从远古的猿人时期到如今的现代社会,环境的一点点改变是人与自然协同完成,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文明与机器发展的结果,同样的普通居民与城市的关系也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城市意象
  华晓宁老师提出相比于《城市意象》,《城市印象》更符合林奇所要表达的精神观点,给我这个门外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象的了解先入为主,将我带入意象的深入挖掘的怪圈,经过老师的点拨,才有丝丝灵感流入脑海,所以在此我就大胆阐述一些本人关于此书的一些拙见。

  城中人:城市的碎片记忆

  一个从小生活在老城的老人,面对一个外来人的问路,他可以清楚的说出古城墙上西南角处三米高的那一个弹孔的由来,但是他不一定可以说出城中心新开的奶茶店的名字。《城市意象》中不同人群对于同一座城市的印象是有共同点,且十分具有个性,这种印象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带着私人的感情色彩,单独某一个人的观点是无法代表这座城市的性格的。

  我从小生活在家乡的主城区,因为高中在县城求学的经历,后面好几年一直在南京读大学,以至于到现在的我对家乡很多街道的记忆是模糊的,记着从高铁站到家那一段长长的大桥和高速公路,记着城中心繁华的商业街区,记着离家很近的公园全貌,但是很多地方是空白的、待填充的,长时间外地的居住,竟然把我变成半个异乡人。不过换种说法,作为一个外地人生活在南京,南京这座城市给我的印象也与许多南京本地人是相同之处的。

  城市承载着居民的记忆,每一位居民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城市记忆碎片,组成完整的城市风貌。时间与环境留在居民身上的痕迹,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

  人中城:城市的变与不变

  林奇在书中的开头就提出“可读性”这个概念,可读性用一种简单的形容就是人们可以不借助工具找到回家的路,道路上的指示牌、建筑物和街道的样子充满指示性和标志性,给人清晰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人具有安全感,即去创造“公共意象”,一个“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这种可读性对一座城市是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城市规划师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表现这种可读性,我认为这就是一种“不变”,不变一座城市在老一辈人心中的印象,不变这座城市给旅居此地的人心中与别处不同的感受。

  ”变“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但是变不是盲目的改变,是一种能动的改善,在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双重基础之上,发现老旧事物重生的新方式。拿南京的地铁站内部景观装饰的例子来说,拥有深厚的南京本地文化特色,通过雕塑、壁画、石刻、漆画等方式,让不同的站点变成历史的讲述者,让人醉心在传统文化带来的瑰丽氛围之中。

  人民组成城市,城市服务人民,《城市意象》是一本城市景观著作,也充满了许多现实哲理,值得我们深度挖掘与扩展,营造更好的人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氛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