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自传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11-13 14:38:31.0读后感3

  稻盛和夫于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一个位于日本南部的城市。稻盛和夫因其卓越的经营成就和独特的管理哲学,被誉为“经营之圣、人生导师”,并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并称日本“经营四圣”。

  在少年时期,稻盛和夫经历两次重大的挫折——投考中学失败和罹患肺结核。书中记载,他报考鹿儿岛一中失败,并患上了当时难以治愈的肺结核。这种连番的打击对于任何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如堺屋太一所说,“上天没有给他一个幸运的开始,成功也并非注定的”。

  在养病期间,稻盛和夫阅读了一本名为《生命的实相》的书籍,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的心底有吸引灾难的磁石,它会从外界吸引刀枪、疾病、失业等”,这启发他开始思考心态与人生境遇的关系。他在自己的另一本著作《活法》中也提到了相关概念,认为面对挫折时应当直接面对,并且要对挫折抱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产生正面效果。

  这种感恩之心,后来发展成为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的利他主义,也成为了他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稻盛和夫的职业生涯始于一家即将破产的公司----松风工业,但他依然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最终成功改变了公司面临破产的命运。这种对工作的极端热忱和责任感,是他日后创建庞大商业帝国的起点。1959年,年仅27岁的稻盛和夫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即现在的京瓷公司),这家起步时只是一个小工作坊的企业,在十年后成长为全球500强企业。

  稻盛和夫的商业传奇并未止步于此。他在52岁时,又创建了第二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跨国科技企业第二电电企划株式会社(现名KDDI),并就任会长。然而,最令人惊叹的是他2010年的壮举——应日本政府再三请求,时年78岁的稻盛和夫就任日本航空会长,仅用一年时间,他就让濒临破产的日航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一利润也是当年全球航空业的最高利润。
稻盛和夫自传
  稻盛和夫说:“日航重建,是我54年经营人生的集大成之作。”他用一生确认了,“为社会为世人鞠躬尽瘁这一纯粹志向不动如山”。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源于他长期的经营实践和深刻的人生反思。在2010年青岛举行的经营哲学国际论坛上,他明确表示,“企业家必须首先明确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经营目的”。这种思想看似简单,却直指企业经营的本质。

  通过企业经营对人类的精神层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许多人视稻盛和夫为传奇。然而,通过阅读稻盛和夫的自传,我们会发现,稻盛和夫曾经也是一位极普通的人,从出生到步入社会,毫无出众之处,他每逢遭遇困难挫折也是一样怨天尤人、抑郁消沉。

  原来,年轻时的稻盛和夫就习惯于内心自省,他逐渐意识到,心灵的状态影响研究成果,他说:“我感到某种人生观在内心萌动。“

  如自传中所述,刚刚创办京瓷时,稻盛和夫也曾一筹莫展。烦恼之余,他决定,姑且“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下去”。他说,“在企业经营方面我固然无知,但我知道做事违背道德就不可能成功,这也算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种单纯、朴素的信仰帮助稻盛和夫战胜了自我的局限性,为人生迎来了根本性的转折,并成为他日后成就非凡事业的关键。

  稻盛和夫创立了阿米巴经营模式,该模式将公司内的组织部门划分为一个个小集体,称为“阿米巴”,让每位公司员工主动参加营运。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培养了大量的经营人才,也使京瓷和第二电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迄今为止,已有超过700家企业运用阿米巴经营理念,其中一百多家企业成功上市,这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稻盛和夫说,“‘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是京瓷的经营理念,而阿米巴经营则是作为一项制度,将这一理念具体化的经营体系”。这是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一个飞跃。

  稻盛和夫哲学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他的“利他之心”。他明确指出多做善事便有好报。而他之所以在78岁高龄时毅然出山拯救日航,正是基于对日本经济、国民利益和员工就业的三重考虑。这种利他主义精神是稻盛和夫在人生与事业中一以贯之的的哲学,他一直强调,“为社会为世人尽力,是人最高贵的行为”。要行善事,就要放下利己之心,磨练心灵,美化心灵。

  稻盛和夫提醒人们: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与逆境,都不要怨恨、不要哀叹、不要沉沦,而要积极开朗,要坦然接受人生的考验。只要以纯粹之心拼命努力就好。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只要抱有感谢之心,积极向上,人生之路一定光明。这种从个人经历中提炼出的智慧,远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稻盛和夫还积极参与非营利项目,展现了他的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1984年投入私人财产创立“稻盛财团”,并设立“京都奖”,以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类科学和文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设立儿童福利设施、婴儿院“京都大和之家”;1983年开办“盛友塾”(盛和塾前身),向京都年轻经营者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等等。

  这些非营利项目的广泛领域和深远影响,充分体现了稻盛和夫对社会的关怀和他对利他哲学的又一实践。

  《稻盛和夫自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的自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潜能、关于生命价值、关于经营之道的宏伟史诗。稻盛和夫用自己的人生轨迹告诉我们,“工作对人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工作具有克制欲望、磨练心智、塑造人格的功效。工作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工作还可以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用“作为人,何谓正确?”来进行判断,意味着要和自己的本能和欲望作斗争,意味着要放下“利害得失”这个当今社会既有的、理所当然的判断基准。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和人生智慧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稻盛和夫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企业的发展,都不能迷失最基本的价值观——公正、公平、诚意、正义、勇气、关爱、谦虚之心。这些看似简单的品质,却是赢得长久成功和幸福的真正基石。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