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余华《活着》读后感600字

admin2025-11-06 16:02:13.0读后感4

  余华的《活着》从不是一本靠情节曲折吸引人的书,它更像一坛陈酒,初读只觉满纸苦涩,再品却能在平淡文字里,尝出生命最厚重的滋味。

  书里的福贵,一辈子像被命运推着往苦海里走:从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到赌光家产的穷光蛋;刚和家珍把日子过稳,儿子有庆就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而死;女儿凤霞好不容易嫁了好人家,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离世;就连忠厚的女婿二喜、年幼的外孙苦根,也接连被意外夺走性命。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在田埂上慢慢走着,把一个个亲人的名字,念给风听。
活着
  可最戳人的从不是这些苦难本身,而是福贵面对苦难时的“不认输”。他从没有歇斯底里地控诉命运,也没有沉湎于悲伤里一蹶不振。有庆走了,他默默帮家珍擦去眼泪;凤霞没了,他依旧帮二喜打理家里的活计;最后只剩自己,他就买头老牛作伴,每天耕地、吃饭、晒太阳,把孤独的日子过得有了烟火气。就像书里写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的活着,不是“熬日子”,而是带着对亲人的思念,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他记得家珍喜欢吃的菜,记得有庆爱跑的路,记得凤霞缝的布,这些记忆成了他的“精神拐杖”,让他在空荡荡的世界里,也能走得稳、走得远。

  合上书页,我忽然明白,《活着》想告诉我们的从不是“生活多苦”,而是“再苦的生活,也值得好好过”。福贵的一生,是千万普通人的缩影:我们或许不会经历那么多生离死别,但总会遇到失业的焦虑、生病的痛苦、失去的遗憾。可就像福贵牵着老牛也能把日子过下去,我们只要抱着“好好活着”的念头,把每一顿饭吃热,把每一次日落看仔细,把每一个在乎的人记在心里,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毕竟,活着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