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南之徒读后感1000字
选择《食南之徒》,原本是想《人间至味》一样欣赏美食,找点轻松的书籍让我愉快心情,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我被故事吸引了。对于南越王赵佗的意外离世,到底有什么奥秘?好奇心让我不断的翻下去。
像骑在一匹快马行驶在终点的路上,路上的人啊、草呀、树呀,我全然不顾,赶紧看到结局为妙,而结局却是一个局中局,看到终点有点遗憾,不知道路上错过什么,再带着结局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故事不算长,我一路带着上帝视角走着看,没想到反而沉进去了,时而恍然大悟,时而一声叹息,马伯庸擅长从历史的“缝隙”中抠出来故事。透过历史的长河中的微小之物,来窥测背后的官场之道和叵测人心。
《食南之徒》里的细节则是一味小小的“枸酱”。而在故事里的小人物,他们不是权臣,蚍蜉无法撼树,却在那个动荡的局势中付出巨大的代价。小姑娘甘蔗,因手中的一盒独一无二的枸酱被卷入这个大事件,母亲也因此而含冤而死,父亲也因为“大限令”而被迫离开南越,但依然没有阻碍她长成一个温暖的女孩。她遇到一个美食家唐蒙,在短短的两次相遇后,他会对甘蔗说出我会为你母亲平冤,而当唐蒙遇到危险时,小姑娘也多次涉险救他,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有着善良的底色。唐蒙看到她的笑容会想到那对姐弟,那对他帮了他们又被他们以命相帮的姐弟,他不愿意让第二个笑容像他们的人再受伤害。但命运的旋涡并未放过这个可爱的姑娘,她死于阴谋之中。她甚至未曾知道父亲之所以三年未有音信,是因为父亲在听到她母亲出事之后悲伤离世,但依然委托徒弟风雨无阻的给女儿送酱。这些都是后话了,她无法得知。唐蒙被“以大局为重”拦下无法带走甘蔗,后来他得知真相后,整个人被强烈的情感冲击而浴火重生。他用后半生凿五岭,开天堑,打到南越国,用“大局”来回馈甘蔗。
在这个故事中,“称帝”、“秦人、土人之争”其实都不重要,对于权臣而言,利益最重要,否则,哪怕是一国之主,也无法幸免。政治的残酷,从不因个人的境遇而动摇正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只能随波逐流,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人性,便会被旋涡所吞噬,从赵佗到橙水,从唐蒙到甘蔗,概莫能外。
马伯庸的故事经常从我们熟悉的一个片段开展,本书的起源来自于《史记》《西南夷列传》的一段记载,而唐蒙也确有其人,因为一种食物而被灭国,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例。马伯庸的书像一幕剧,剧幕拉开,史书缓缓翻页,书上的故事慢慢鲜活,一个个小人物纷纷登台,政治残酷,但人性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