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读后感1000字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事实证明,拥有越多好习惯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身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习惯,但从表面来看,它是一件小事不引人注意,但是细微的来说他影响的是一个人的一生。正如“细节决定成败,规范赢得成功”所说,习惯决定着命运,教育无小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他影响着学生的今后发展方向,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共有五章:习惯的一般性认识、良好习惯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的外界影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案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向我们讲述了习惯的特性及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培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除了传道授业这个基本的职责,其他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生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作为小学教师处于孩子成长的启蒙阶段,孩子正处于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可塑性和向师性要求我们教师自己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首先不能有半点马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格会对孩子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这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言行生命对学生的教育,他的力量影响深远,伴随一生。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根据孩子们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而我们面对的正是出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应该有责任去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成人的一种自觉。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好习惯的价值,坏习惯的危害。只有认知提高了,改变不良习惯就有了思想基础、行动指南,当孩子们犯了错误,除了给予及时的矫正以外,还要多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抚摸,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焦渴的小苗吸吮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