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5-10-24 19:37:29.0读后感9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伊林娜、郭丽萍和于正华三位老师所著。

  《读懂小学生:给小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分别从教师“怎样做好学生的幼小衔接”“怎样做好教学”“怎样建立习惯”“怎样引导阅读”“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怎样做好家校合作”等方面为小学教师提供启发和建议,就社会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心理健康、读书、家校合作、美育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和阐述。文中三位一线教师多年实践经验的精华集结,内容朴实,既有针对小学生特点的理论分析,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本书深刻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累教育经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怎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教育智慧化解学生难题。此外,文中对各个年级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详细的应对措施具有极强的操作性,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

  一、理解小学生的成长阶段

  书中介绍了小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小学生处于从幼儿向青少年的过渡期,尤其在幼小衔接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会行为都在迅速变化。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例如,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当将内容分段,穿插有趣的互动环节,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读懂小学生
  二、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方式方法

  良好的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用一生。作为老师,要帮助他们制定规则、养成良好的好习惯,但是小学生们往往不是很理解。因此,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可以理解的目标和理由,使学生们理解体会到养成一个好习惯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好习惯将会带来的长远益处。其次,明确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到底是谁的,要考量他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要给他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让他可以对这个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案进行调整。最后,帮助小学生形成好习惯,方法要具体可操作性,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客观积极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感受到好习惯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意义。

  三、重视家校合作

  书中还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局限和优势,是互相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家校合作的最佳结合点,是激励和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即家庭和学校联手创造条件,通过孩子自主性的发挥,实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逐步提高。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方式方法,既要引导家长与学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发展,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又要在家校合作中要避免“越界”,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做好平衡,让家校真正合作。

  小学六年是学生变化最大的六年,也是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的六年,就好像冬季种下的油菜籽,看似没有长高,泥土以下却深深地扎根,待来年春天才会开出绚烂的油菜花。小学阶段属于人生的开端,貌似平常却暗藏玄机,我们老师也要耐心播种,静待花开,我们在他们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陪伴他们,因此,我们要细心的了解他们,严密的关注他们的发展变化,我们还要不停地审视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引领者和启发者。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六章:怎样才是用对了“表扬”和“批评”?“任何评价的前提都是尊重”。教师需要注意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心理状态,因此评价时需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自尊,方法要巧妙而谨慎。

  案例中的于老师选择了“装傻”----她并没有指出孩子身上的问题,而是悄悄地帮助他,教他具体可操作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当孩子有所进步时,具体地评价表扬才真正开始!郭老师在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用一句“课堂中的错误是美丽的”,给予学生温暖而有力的尊重、包容和支持。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在评价中,要夸努力,不夸结果;否定坏行为,但要表扬勇于承担责任;评价要具体化,要对学生的进步过程有更具逻辑性的、清晰的认识。老师也可以设计多种“奖项”和“头衔”,并且细心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的学习生涯充满尊严感。

  最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也需要社会的支持。我们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尊重小学生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读懂小学生》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了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