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心得1200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次翻开《红楼梦》,摸着书页上淡淡的墨香,我都觉得它像爷爷藏宝贝的木匣子,里面装着说不完的故事,安安静静待在文学的世界里,等着我打开去探索。
读这本书,我最先爱上的就是里面的人物。曹雪芹写得太妙了!他没直接说“这个人好”“那个人可怜”,而是写他们吃饭、说话的样子,比如贾宝玉总爱跟姐妹们一起作诗,林黛玉常坐在窗边发呆,读着读着,我好像真能看见他们站在眼前,跟我打招呼似的。贾宝玉更特别,出生时嘴里就含着块小玉,生在特别有钱的贾府,却不爱学那些死板的规矩,还总护着身边的人——上次班里小宇忘带画笔,我把自己的一套分他一半,贾宝玉护着姐妹们的样子,就和我当时想帮朋友的心情一模一样,谁受了委屈他都上前帮衬,这样善良又特别的人,我一下就记住了。最让我心软的是林黛玉葬花:春天快过完的时候,她拿着小铲子,把落在地上的桃花一朵朵捡进篮子里,埋在土里,还小声念“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让我想起去年秋天,我把落在操场的银杏叶一片片捡起来,夹在课本里当书签,生怕风把它们吹走,所以读的时候,我特别能懂她的舍不得,都忍不住想跟她说“我懂你的难过”。
贾府的兴衰也特别让人感慨。以前的贾府多热闹啊!过年时挂满红灯笼,门框上贴着烫金的春联,院子里还摆着大大的烟花,吃饭要摆一大桌子菜,有我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山珍海味,仆人们端菜、添茶,忙得脚不沾地,笑声能传到街上去——就像我家过年,爸爸爬梯子贴春联,妈妈在厨房炸丸子,我和弟弟帮着挂彩灯,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还会抢着说自己一年里的趣事,屋里满是饭菜香和笑声,热闹极了。可热闹背后藏着好多问题:家里人有的为了钱互相争,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买一件衣服都要花好多银子,一点都不节约,就像有些同学总缠着爸妈买新玩具,买回来玩两天就扔在一边,最后堆得满抽屉都是;再加上外面的麻烦事,这座热闹的“大房子”慢慢就冷清了,最后灯笼落了灰,桌子上再也摆不起满桌的菜,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笑声了。这让我明白,再风光的日子也不会一直不变,也让我知道以前封建社会有好多不好的地方。
书里的诗词也特别有意思,像给故事穿了件漂亮的花衣服。那些句子读起来顺口又好听,还藏着小秘密——能猜到人物以后的生活。比如薛宝钗写的《柳絮词》,读着很大方,就像她平时待人那样得体,可仔细一想,又觉得她以后可能会被规矩绑住,没法像柳絮一样自由自在地飘。
读《红楼梦》就像吃妈妈做的桂花糕,第一次吃只觉得甜,再吃能尝到桂花的清香,越品越有味道。每次重新读,我都能发现新细节:可能是贾宝玉给黛玉递扇子的小动作,可能是诗词里藏着的小暗示,每次发现都像捡到了小惊喜。它还让我好像穿越到了几百年前,看到了以前人的生活,也让我学会珍惜现在的日子,知道历史一直在慢慢往前走。
《红楼梦》真是一本超棒的书,像永远挖不完的宝藏,每次读都有新收获。它用文字编的梦,有桃花纷飞的美好,也有让人难过的离别,让我一拿起来就放不下。它是中国文学里一颗亮晶晶的星星,以后我还要一遍遍地读,慢慢品里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