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900字
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乡村教育的这片土地上,我时常思索,如何能让乡村的孩子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塑造出健全且积极的人格,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与挑战。读了《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我深受触动,收获颇丰。
书中指出,儿童人格的养成并非仅靠学校教育,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家庭氛围以及乡村社会的交互,都对孩子人格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乡村的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乡村孩子能亲近土地,参与诸如农作物种植、家禽家畜照料等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真切地体会到付出与收获的关联,明白只有用心耕耘,才能有好的收成,进而培养起责任感与耐心。在我带的班级里,我会组织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打理学校的小菜园,从翻土、播种到浇水、收获,让他们全程参与。看着自己种下的蔬菜慢慢长大,最后端上学校的餐桌,孩子们脸上满是自豪,也更懂得了劳动的价值。
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不能只盯着书本知识,乡村孩子人格的培育同样关键。劳动教育在乡村孩子人格养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通过劳动,孩子们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技能,还能在与土地、与伙伴的协作劳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我深切感受到,劳动能让乡村孩子更有归属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都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书中强调的家校合作也让我深有感触。乡村家长大多忙于生计,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有时不够。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乡村,家长的劳动态度、对生活的坚韧精神,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劳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也给孩子安排合适的劳动任务,比如让孩子帮忙做些家务,或者在农忙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并且,我也会在学校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让他们看到劳动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从而更主动地配合学校,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总的来说,《儿童的人格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乡村教育中重视孩子人格培养的理念,特别是借助乡村特色的劳动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独立性与协作意识。未来,我会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开展更多贴合乡村实际的劳动教育活动,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实践中塑造出阳光、积极的人格,为他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