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admin2025-08-20 22:26:12.0读书心得7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作为一名家长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我翻开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时,并未预料到它将会如此深刻地改变我与孩子、学生乃至自己的相处方式。这本书向我展示的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让我重新审视了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如何成为连接或割裂心灵的利器。

  一、洞察行为背后的需要

  书中让我最为震撼的观点是:所有行为都是在试图满足某种需要。无论是孩子哭闹、不认真写作业,还是我们自己对情绪失控,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曾经,我遇到一个经常发脾气的小男孩。过去我可能会直接批评他的行为,但看完这本《非暴力沟通》后,我想我可以尝试探寻他行为背后的需要,可能他的愤怒源于父母近期争吵带来的不安全感、或者是和同学发生矛盾后的愤怒没有化解。我想,如果这样做,“尊重和合作”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增加,不再是一场权力斗争。
非暴力沟通
  二、情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非暴力沟通》指出,我们每个人从小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的满足首先是在家里获取的,而后不断扩展到学校里的同伴、其他社团成员乃至同事和更广阔的社会中。这一点在我的工作中得到了印证。那些能够在家里得到无条件的接纳的孩子,往往在学校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我也意识到要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创建情感安全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放松地探索和享受他们的世界。

  三、做目标明确的家长和教育者

  书中提出的第一把钥匙是“做目标明确的家长”,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确定自己养育儿女和教育学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用目标校准我们的思考和行为。

  我意识到,当我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能力为自己生活做出选择的人,而不是单纯服从指令的学生时,我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更愿意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决策,即使这些选择有时不是最有效率的。

  四、非暴力沟通的四步法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不仅适用于成人间的沟通,也同样适用于与孩子的交流。

  在家庭中,我尝试用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当孩子拒绝我的要求时,我学会了听到“不”后面的“是”,保持与孩子的连结,同时寻找满足自己需要的途径。换种说话方式后,孩子的抵触情绪明显减少,沟通变得顺畅。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不是改变别人按照“我们的方式”行事,而是建立基于诚实和倾听的关系,最终令每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看待行为的方式,我们满足需要的方式,都在默默地塑造着下一代的心灵图景。感谢这本书为我指引了方向,让我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中更加自觉地使用“爱的语言”,搭建理解与尊重的桥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