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200字
读这本书,一定要跳过所有的序言和介绍,直接从正文开始读,不然会被剧透一脸。我真的很庆幸自己跳过了序言,不然对这本书的体验就要大打折扣了。我小时候读书习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现在觉得,最好的读书方式是直接读正文,正文读完了再去读序言和后记。
因为我是刚读完《静静的顿河》没多久,就开始读的《基督山伯爵》,所以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两部小说之间的风格差异。
《静静的顿河》是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叙事平稳,没有明显的伏笔与高潮,你可以随时拿起来读,也可以随时放下。读《静静的顿河》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现实可能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是因为觉得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所以会对书中的人物产生更深层次的共情。
《基督山伯爵》则很好地展示了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各种意想不到的巧合、各种离奇的转折,节奏充满变化,有时候一大段都是长长的伏笔,有时候则是高潮迭起。这本书是很难做到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的,因为一旦你读到某个充满悬疑的地方,暂停下来就总会感觉心里痒痒的像是有蚂蚁在挠,不读完这一段就不痛快。你知道这些故事不是真的,现实世界很难发生这样的事,但是你还是会很好奇,作者会把故事引向何方,书中的人物会有怎样的结局。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见的主题:我之前很喜欢《魔笛》里的《夜后的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我读的第一篇福尔摩斯小说《血字研究》,讲的也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历史上也有很多复仇的故事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如勾践卧薪尝胆。
但是《基督山伯爵》里的复仇,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格外讲究“对等”。唐戴斯从监狱里逃脱之后,并不是想着马上杀死他的仇人,而是大费周章地制定了一个复仇计划。他觉得死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杀死他的仇人,并不能弥补他痛失爱人、亲人,以及坐14年冤狱(和抗日战争一样长)的痛苦。他自己蒙受冤屈,声誉被毁,仇人也得声名扫地,他父亲是饿死的,仇人也得感受饿死的痛苦。这个“对等”,还体现在,当维尔福的妻子和儿子死去时,唐戴斯觉得这两个生命的逝去不在复仇计划之内,他需要为之忏悔和补偿。
从这个复仇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表面上,作者似乎想告诉我们,想要复仇成功,需要在低谷时仍不断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另外还需要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是再细细想想,作者似乎是在劝人们放弃复仇。唐戴斯在复仇计划基本完成之时,并没有获得幸福,而是在全部放下之后,才获得了幸福。最后,唐戴斯还留下一句名言,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等待和希望,真的有用吗?我不知道。我觉得我也算是经历过比较多的痛苦了,以我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等待大抵是没用的。该来的总归回来,不会来的,等再久也没有用。唐戴斯等待了那么多年,最后也没有等到他最心爱的女孩。
不过,希望应该是有用的吧。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自己不断变强,忘掉过去,还有明天。
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