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们不怕教作文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5-08-05 13:46:28.0读后感12

  曾几何时,作文教学于我们而言,也仿佛一场沉重的跋涉。教师批改着似曾相识的“范文复刻”,学生则在“三段论”、“好词好句”的模板里艰难挣扎。管建刚老师所著的《我们不怕教作文》一书,则如一道惊雷划破沉寂的夜空,它直指作文教学的沉疴,更以“作文教学革命”的锐气,为我们点亮了一条通向“不怕教”的解放之路。

  管建刚老师以其锐利的目光,无情地揭示了我们教学中长久存在的痼疾:过度强调技巧的“作前指导”如沉重的枷锁,将学生本真的表达欲望扼杀于萌芽;缺乏真正读者意识的写作,让每一次动笔都成为孤寂的独白;而教师所执着的“精批细改”,却如同在无本之木上徒劳地雕琢,难以唤醒文字内在的生命力。他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教师自身,往往也是被这套僵化体系所深深束缚的“套中人”,唯有挣脱这无形的桎梏,才能迎来教与学的共同新生。

  书中真正令人心折之处,在于管老师以其卓绝的实践智慧,为我们勾勒出作文教学焕然一新的图景。他首创的“作后讲评”模式,将课堂重心从预设的灌输转向生成的引导,让每一篇学生习作都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宝贵矿藏。“班级作文周报”这一创举,则如搭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舞台,让学生的文字拥有了真实的读者群,每一次发表都成为点燃自信与渴望的火焰。尤为宝贵的是他对“发表”机制的系统构建——从积分活动到“稿费”制度,从评选“班级小作家”到打造“个人专刊”——这环环相扣的动力系统,巧妙地将外部激励内化为学生澎湃不息的写作热情。他更以包容的胸怀面对“灰色内容”,引导学生将真实的生命体验,包括挫折与忧伤,转化为笔下沉静而有力的文字河流。这些策略的核心,正是将写作从“为教师而作”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使其回归“为表达、为交流、为成长”的生命本源。

  掩卷沉思,管建刚老师带给我们的震撼,远不止于具体方法的新奇有效。其精髓在于他彻底重塑了教师在这过程中的角色与心态。教师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手握生杀予夺红笔的“判官”,而是化身为敏锐的“发现者”,去捕捉学生文字中那些稍纵即逝的闪光;是耐心的“点化者”,在习作的沃土上播撒智慧的种子;更是热情的“助燃者”,用欣赏与激励让每一簇表达的火苗熊熊燃烧。当我们卸下“教不会”的焦虑与“改不完”的重负,以这样松弛而专注的姿态投入教学时,“不怕教”便不再是口号,而是水到渠成的澄明心境。当我们放下“完美”的执念,以信任的目光守护孩子们稚嫩却真诚的表达时,我们才真正抵达了教育那温暖而坚实的核心——对生命的尊重与点燃。

  管建刚老师以其沉甸甸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作文教学并非注定是师生共同的畏途。它完全可以是一片生机盎然、自由生长的沃土。《我们不怕教作文》这书名本身,便是一份充满底气的宣言。它呼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以勇气去破除陈规,以智慧去点燃心火,更以深沉的爱去守护每一颗渴望表达的心灵。当我们敢于放下那支沉重的红笔,俯身倾听孩子们笔下流淌的心声,并助其涓滴汇成奔涌的江河时,我们才真正实现了从“怕教”到“不怕教”,进而迈向“乐于教”、“享受教”的华丽蜕变。这蜕变,关乎文字,更关乎生命本身在自由表达中获得的舒展与尊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