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核心技能修炼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08-03 15:09:15.0读书笔记13

  读了熊纪涛老师的《语文教师核心技能修炼》之《课堂教学评语的提升技术》一文,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评语会如荷香般悄然浸润,让学生在文字与思想的交融中自然成长。下面以《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学习为例,从六个维度谈谈课堂评语的提升技术。

  一、衔接过渡:让文字如流水般连贯

  在鉴赏《荷塘月色》第五段写景语句时,若学生分析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就直接跳转至下一段,会显得生硬。教师可这样衔接:“同学们注意到了‘泻’字的动态美,恰如月光漫过荷塘的层次感。而紧随其后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藏着怎样的妙处呢?”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又用比喻勾连起上下文,如同荷叶托举水珠般自然过渡。
语文教师核心技能修炼
  二、评价得失:在肯定中点亮思考

  当有学生说“荷塘四周的树把月光挡成了斑驳的影子”,教师不妨先肯定:“你关注到了光影的互动,这是走进文字的非常好的角度。”接着温和指出:“但朱自清写‘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漏’字比‘挡’更能体现月光的灵动,是不是这样?”先扬后抑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对比中体会炼字的精妙。

  三、阐释扩展:从文字延伸至意境

  学习“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时,若学生只停留在“通感”手法的表面,教师可扩展:“这旋律里藏着朱自清的心境呢。当光与影像小提琴曲般起伏时,他是否在借荷塘的静,排遣心里的‘不宁静’?”这样的阐释,让文字从景物描写延伸至作者情感,如同荷香从花瓣散入空气,拓宽了理解的维度。

  四、引导方向:在迷茫处指明路径

  若学生纠结于“到底是荷叶美还是荷花美”,教师可引导:“作者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写‘荷花点缀其间,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其实是在描绘荷塘的整体画卷。试着把它们看作一幅画,你会发现什么?”用“整体画卷”为学生指明方向,如同在荷塘边为迷路者点亮一盏灯。

  五、补充内容:为理解添一抹底色

  分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时,学生若对典故陌生,教师可补充:“这是南朝民歌里的句子,写尽了采莲的热闹。而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寂静的,一闹一静之间,藏着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补充的背景知识如同给荷塘添了一脉活水,让学生更懂文字背后的深意。

  六、对比强调:在反差中凸显妙处

  比较“白天的荷塘”与“月下的荷塘”时,教师可强调:“白天的荷塘或许喧嚣,但朱自清偏写‘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又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比直接写冷清更动人,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里藏着清冷。”对比中的强调,让学生在反差里品出文字的张力。

  恰当的课堂评语,应如《荷塘月色》中的荷香,不浓烈却持久,在不经意间滋养学生的心灵。当评语与文本、学情相融,语文课堂便会成为一片让思想自然生长的荷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