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陶行知传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5-07-16 15:27:28.0读后感4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民国时期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和精神领袖,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理论家和实干家。先生有着教育兴国的崇高理想;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有着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无畏人格;有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有着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的全球视野。更为可贵的是先生独具一格、切合实际的教育思想。在笔者看来,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全面教育思想。即:大教育观。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是创造新世界的工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即为大课堂。教育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家庭里;可以在政府机关,也可以在厂矿企业;可以在大雅之堂,也可以在乡村小巷。总之,只要有人的地方,皆可为教育。人人皆为教师,人人皆为学生,从而极大地开阔了教育的视野和外延。例如:先生创办的新安小学。该校的七个孩子组成儿童旅行团,在无老师带领又无家长陪同的情况下靠卖书、演讲生活,完全凭自己的力量旅行到上海。出入中小学校课堂,到大专院校演讲。这种以天下为己任、闯荡社会、宣传教育的勇气和独立担当精神,堪为教育的成功范例,也反映出少年儿童身上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能力和智慧。试问:“现在的孩子能有这种精神和作为吗?学校、家长和社会能有这种包容态度和开放环境吗?”恐怕孩子们连家门、校门都难以出去吧!又例如: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其中“劳动考试”一项成为该校的特色科目。学生以锄头为工具,荒地为考卷,在荒野中完成入学第一课。先生提出:“实际生活,就是全部课程;课程,就是实际生活。”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不尚空谈的教育真谛。
陶行知传
  二是平民教育思想。所谓的平民教育,是针对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普遍存在的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低而言的教育,从而打破之前教育长期只面向官宦子弟和富贵人家的局面。先生认为当时中国衰败的重要原因是教育落后,因此要拯救中国就必须改良和革新教育。先生自己编印《平民千字课》等平民教育读本,走到哪里就免费发放到哪里。到监狱、到寺院普及文化,消除文盲;遇到卖报儿童和人力车夫,就发起成立“卖报儿童工学团”、“车夫夜校”,帮助普通民众自我教育、远离愚昧。先生就像一团火热的熔岩,流到哪个角落,就把平民教育的的火种传播到哪个角落。

  三是平等教育思想。先生提出“小先生制”教育理论,发起“小先生教育运动”,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置于平等的地位,即:民主教育思想。先生认为教育不只是大人教小孩儿,小孩儿也可以教大人,大孩儿也可以教小孩儿。传统教育只意识到大教小,而对小教大则视而不见,这是错误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教学相长、有教无类,进而让人们实现自我教育。比如:“三颗糖的故事”。一日,先生看到王同学用土块砸人,就给与制止,并让其在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谈话。放学后,当先生看到王同学已先行在校长办门口等候时,就给了他第一颗糖,作为其诚信守约的奖励;继而给了他第二颗糖,作为其听从校长训示停止不当行为的奖励;又给了他第三颗糖,作为其出于正义感和同情心而对欺负女生的同学给与教训的奖励。在批评的同时给与肯定,在训诫的同时给与尊重;不是自上而下的训斥,而是循序善诱的启发。这正是一代教育大家不同于常人的高明之处。

  1946年7月25日,一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先生虽去,精神永存。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