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好的关系好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07-11 17:27:34.0读后感7

  今天再次沉浸于詹大年校长的《好的关系好的教育》,几十页翻过,对这位传奇校长和他一手创办的“丑小鸭中学”又添了几分敬意与理解。那些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古老叩问,在詹校的故事和思考中,变得如此具体而鲜活。书中“关系建立,教育才会真正发生”、“关于教育的21点思考”、“教育是满足生命的需求”等章节,犹如明灯,照亮了教育的本质路径。

  读罢掩卷,一个强烈的感受涌上心头:书中的哲理和方法,或许并非詹校“首创”,但难能可贵的是,他用整个生命,在“丑小鸭”这片试验田里,真真切切、不折不扣地践行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几个小故事,如同珍珠,串起了我对“关系教育学”的更深感悟:

  故事一:擦玻璃的孩子与等待的校长——劳动中建立的尊严感

  场景:李镇西校长参观丑小鸭中学,偶遇一位学生搀扶着脚受伤的同学在操场缓慢行走。李校长想和他们聊聊,没想到两位学生对詹校(也在场)说:“好的校长,等我们20分钟,擦完玻璃再和您谈话。”

  震撼点:这简单的一幕,让见多识广的李镇西老师深受触动!

  这绝非偶然。它折射出丑小鸭中学的孩子身上一种宝贵的品质:清晰的劳动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知道“擦玻璃”是此刻自己该完成的任务,明白承诺的分量,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我的思考:试想,在其他场景下,“校长召见”可能被视为“头等大事”,孩子或许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杂活”飞奔而去。但在丑小鸭,劳动被赋予了同等的尊严和价值。这让我想起魏书生老师大力倡导的“家务劳动”,他强调“教育即生活”。詹校则用实践证明:当劳动成为日常,融入生活,它培养的远不止技能,更是自强、自立、负责的品格——这是健全人格的基石,也是建立良好自我关系的基础。“擦玻璃”这件小事,擦亮的是孩子心中的责任感和自我价值认同。
好的关系好的教育
  故事二:被骂的校长与迟来的道歉——宽容中滋养的信任感

  场景:一位单亲妈妈将15岁深陷早恋困扰、情绪激烈的女儿送到丑小鸭。女孩对詹校极度不满,写了一封信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詹校收到信后,只平静地说了一句“收到了”。随后几天,他如常工作,只是有意无意地经过女孩身边观察她的状态,始终没有主动找她“谈话”或要求道歉。一个月后,女孩终于忍不住主动找到詹校道歉。詹校没有责备,反而表扬她:“你用一封信就解决了情绪问题,没有伤害自己或别人,这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当女孩想要回那封信时,詹校笑着说:“信是我的了,不能还给你了。”

  詹校智慧:这份“不作为”的背后,是巨大的耐心和智慧。他给了女孩处理情绪的空间和时间,保护了她脆弱的自尊心。没有居高临下的训斥,没有急不可耐的“纠正”。

  我的感悟:这个故事的结局,并非女孩“认错服输”,而是信任关系的悄然建立。女孩学会了如何更恰当地处理冲突和情绪,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包容的安全感。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往往不在于第一时间追究对错、强制执行规则,而在于保护尊严、建立联结、修复关系。规则可以约束行为,但唯有信任能触及心灵,引领成长。詹校用沉默的等待和一句真诚的表扬,完成了比千百次说教更有效的教育。

  故事三:射击教练詹校长——趣味中点燃的生命活力

  场景:丑小鸭中学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射箭、游泳、拳击、散打、滑板……而詹大年校长本人,竟然是学生们的射击教练!

  魅力所在:这太令人惊喜了!詹校不仅是语文老师、懂教育的好校长,更是孩子们身边多才多艺、充满活力的“大朋友”。他能文能“武”,能教知识也能教技能,能谈心也能陪玩。

  我的思考:试问,这样一位真实、有趣、没有架子、愿意俯身参与孩子世界的校长,如何不让孩子们喜欢?如何不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当校长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和引路人,学校自然就成了孩子们愿意停泊、乐于成长的港湾。这不禁让我联想:如果更多学校的老师,能展现出这样多元的才华和对教育的赤诚情怀,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兴趣世界,那么所谓的“问题学生”是否就会少很多?师生关系是否会更加融洽和谐?

  超越有限:教育应是一场“无限游戏”

  詹校和他的丑小鸭中学,让我想起了美国学者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游戏》中的洞见:

  有限游戏:以分出胜负、宣告结束为目的(如考试、竞赛、升学)。

  无限游戏:目的在于延续游戏本身,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不断创造新的可能性(如学习、成长、生命本身)。

  詹校的实践,正是努力将教育从狭隘的“有限游戏”(刷题、分数、高考定终身)中解放出来,导向一场生机勃勃的“无限游戏”。那些将高考视为人生“终极关卡”而崩溃的孩子,正是“有限游戏”思维重压下的受害者。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为了一张文凭或一次考试,而是为了点燃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适应未来的能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会生活的公民。

  结语:让关系成为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詹大年校长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遍遍向我们证明:好的教育,必然始于好的关系,也终于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尊重孩子劳动的责任感里(擦玻璃),蕴含在保护孩子尊严的宽容里(被骂后的等待),绽放在与孩子共享生命活力的趣味里(射击教练)。

  “丑小鸭”的故事启示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看见生命的需求,建立温暖的联结,提供成长的沃土。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口号,就藏在那份允许孩子先擦完玻璃的耐心等待里,在那份被骂后依然保持的平和与信任里,在那位放下校长架子、拿起射击枪和孩子一起专注瞄准的身影里。

  作为教育者,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改变大环境,但詹校告诉我们:改变可以从建立一段真诚、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开始。即使力量微薄,只要方向对了,每一步都算数。当我们把目光从冰冷的分数移开,真正聚焦于眼前这个鲜活的生命,并努力与之建立好的关系时,教育最神奇的力量——唤醒与生长——便已在悄然发生。

  好的关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它最美的归宿。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各自的教育田野里,播撒下更多信任、尊重与爱的种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