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读后感1000字
读完王雨的《向死而生》,心里沉甸甸的,却又透着一股暖意。这本书讲的不是一个轻松的故事,主角俞帅奇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医生预言他一生离不开轮椅,甚至他的妈妈在最绝望的时刻,曾抱着他走向冰冷的嘉陵江水。光是想想这个开头,就让人觉得命运对他太残酷了。
然而,俞帅奇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恰恰在于他没有被命运打倒。书中详细描写了他经历的痛苦:趴在地上做像受刑一样的“趴地锻炼”,汗水泪水一起流;做高压氧治疗如同酷刑;为了让僵硬的手指灵活一点,妈妈故意只给他买需要系鞋带的鞋子。这些细节真实地让人心疼,也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脑瘫患者和他们家庭的不易。但俞帅奇就是在这样的地狱模式里,硬是“迈着剪刀步一路狂奔”,从小学闯进大学,再读到博士,最后还成了医学研究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奇迹在眼前发生。
支撑俞帅奇创造奇迹的,是他身边满满的爱。这本书最温暖的地方,就是描绘了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间方舟”。
俞帅奇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亲情的力量功不可没。他的母亲倪佳渝,在得知儿子患病的那一刻,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但她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她带着俞帅奇四处求医,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治疗,无论是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漫长而艰辛的康复训练,她都始终陪伴在儿子身边,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和支持。她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和坚定,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俞帅奇黑暗的世界。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母亲为了让俞帅奇能够正常上学,每天早早起床,帮他穿衣洗漱,然后背着他去上学,无论风雨,从未间断。这份母爱的深沉和伟大,让我不禁为之动容。
他的父亲,身为一名军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儿子面前,他展现出了温柔的一面。他用自己的坚强为儿子树立了榜样,鼓励儿子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每当俞帅奇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父亲总是用那坚定而有力的话语激励他:“人有命运,也得有理想。命运和理想就是天和地的平行,不认命,追求理想,命运和理想就能交汇。”父亲的教诲,如同指南针,指引着俞帅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此外,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以及保姆素素姐,他们都给予了俞帅奇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外婆在身患肝癌晚期的情况下,依然苛刻地督促他做作业,给他讲《丹顶鹤》《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鼓励他坚持学习,让他始终心存希望;素素姐视他为亲弟弟,对歧视他的人挺身而出,用温暖和呵护包裹着他。正是这些亲人的爱,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俞帅奇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王雨医生写这个故事,笔调是朴实的,没有刻意煽情,但因为他对医学的专业了解和对重庆生活的熟悉(书里提到的重庆小面、火锅、十八梯、黄葛树都很有烟火气),读起来特别真实可信。他用俞帅奇的故事告诉我们:
生活有时真的很苦,像没加糖的中药。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认命,选择在苦涩里主动寻找或创造那一点点甜。这“甜”可能来自爱我们的人,来自我们热爱的事,来自每一次不放弃的努力。只要还能尝到这点甜,就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甚至像俞帅奇一样,走出一条让所有人惊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