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孩子的火车读后感3000字
最开始读《运送孩子的火车》,是在一套课堂综合训练题中,节选的是亚美利哥的母亲送儿子去北方过冬的情节。在有限的节选篇幅中,那种母子情深让人潸然泪下。大多数文学作品,有很多写母爱,很少写“子爱”的,其实无论是母爱还是“子爱”,都源于天性,都闪闪发光。
小说的背景是一段真实而又陌生的历史,它取材于二战后的意大利。那时候,意大利南北方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南方落后,北方发达,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南方地区,政府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之一就包括了运送南方的孩子去北方过冬,让他们免遭饥饿和寒冷。故事的主人公——八岁的亚美利哥,就是被运送的孩子之一。
几个月的生活,是社会对孩子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照,由南而北运送孩子的火车,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好的世界,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却也是对他们幼小心灵的撕裂。
有的孩子会直接留在北方家庭中,不再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比如小伙伴玛丽;当然,大多数孩子在北方家庭的悉心照顾下,度过寒冷的冬天,然后回到了南方自己的家庭中继续生活。可以说,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孩子们已经“回不去”了。就如亚美利歌的铁杆小伙伴托马西诺所言:“这很正常,现在我们被分成两半了。”一半衣食无忧、丰盈幸福,另一半贫苦挣扎、困顿难安。
主人公亚美利哥和他的小伙伴托马西诺都去过北方,他们都眷恋着那里,但两人后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
托马西诺在他北方“爸爸”的帮助下,回到南方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生活,完成了学业,最后成了法官。在第三章有这样一段描绘:托马西诺的大胡子“爸爸”(北方帮助者)经常给他写信,还寄很多的东西给他”,每过两个星期,他的妈妈就去拿信,取包裹,每次都有。这从侧面反映出托马西诺的家庭与外界建立的是一种积极的链接,他们的接纳性很强,不会因为境遇的不如意而自我封闭,也不怕失去什么。
而主人公亚美利哥的命运则相反,他逃离了生母,回到北方,找到曾经照顾他的德尔娜和阿尔基德一家,跟随他们生活。出走四十八年,回来时已经五十五岁。他离家的原因并不是不爱母亲。相反,他很在乎母亲,在初次被送去北方的火车上,亚美利哥脱下棉衣和鞋子,留给了守望在站台上的妈妈;在北方生活的几个月里,他收获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快乐,但他没有忘记妈妈,也从未想过要抛弃自己原来的生活。八岁的亚美利哥虽然是儿童,但是已经有着一份属于大人的责任感了。
而妈妈呢,她不愿意回来后的儿子一直活在对北方的思念中,希望亚美利哥在精神上继续属于她和故乡,就把北方“爸爸”阿尔基德亲手给亚美利哥做的梦想之器——小提琴卖掉了换钱;同时切断了亚美利哥一切与北方家庭联系的可能,把德尔娜和阿尔基德一家每周写给亚美利哥的信以及邮寄的礼物统统瞒了下来。当孩子得知真相质问妈妈时,妈妈说,“别做梦了,亚美利,你的生活在这儿”“这是为了你好”,而亚美利哥却想,“要是为了我好,我是不是应该像玛丽一样留在北方,再也不回来。”“让我去学音乐,以后在剧院拉琴,这难道不好吗?”但这些话都没能说,最后只说了一句“你是个骗子……”,就挨了母亲一个重重的耳光。
之后,九岁的亚美利哥彻底寒了心,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往北方的火车,为了顺利到达,他第一次撒了谎:我妈妈死了。之后就是半生逃离。
小说的时间跨度也从前三章的1946年一下子跨到了第四章的1994年,这一章是最后一章,也是小说最感人的部分,主要写主人公的回归。彼时的亚美利哥已经五十多岁,出走四十八年。哪怕是面对亲友和已逝的母亲,心中的芥蒂依然还在,他否认自己的身份,谎称是母亲的外甥,并且急于逃离。童年时的贫与富的差异、梦想与现实的落差、爱与伤害的两面性,这些因素四十多年来一直隐秘地藏在心灵的某一个角落,成为旧伤,不能触碰。
幸运的是,这辆“运送孩子的火车”,最终在亚美利哥五十多岁时,成功地将他送回。知命之年,主人公依然背负着童年的愧疚:“我累了,那是一种遥远的疲惫,……从我坐火车逃走的那天开始,这么多年以来的一切都压在了我的肩头。”“海湾像一个温暖的怀抱,让我懊悔自己没有拥抱你,妈妈。”
真正给他带来心灵救赎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再遇共产党人玛达莱娜,当初她积极活动,给亚美利哥他们这些孩子争取了去北方的机会,将他们送上火车,而今,她已是黄昏迟暮,她告诉亚美利其它受过帮助的孩子们的发展:“现在他们好多都保持着联系,每年暑假或寒假都要聚一聚,虽然相隔遥远,但仍旧在互相扶持。”这些话或多或少都给主人公带来心灵的触动。
第二件事是关于收养帮助侄子卡迈的问题。亚美利哥离家不久后,妈妈又生下了弟弟阿戈斯迪诺,这件事让亚美利哥本就漂泊的心更没了归属感。现在弟弟已婚,因为一件官司和弟媳一起被捕入狱,玛达莱娜希望他能照顾侄子。从小侄子那里,亚美利哥得知他和家人对自己的熟知以及母亲对自己的思念,也看到了被母亲赎回来的小提琴,心中五味杂陈;在握着小侄子手保护他的过程中,也懂得了爱,有了归属感。
第三件事是见到了儿时的玩伴托马西诺。
托马西诺在北方家庭的帮助下,成为了法官,有感于自己童年偷苹果等经历,他又做了儿童监护法官,还经常去玛达莱娜那里帮忙。
两人的相见是这样的:“到现在我们面对面站着,那是很长一段时间发生的美好或丑陋的事情,都可以不用去管,我们的友谊原封不动。”
托马西诺和亚美利哥一起回忆了过去,“在托马西诺眼里,我们的过去算不上耻辱,他为那个堆满文件的小房间感到骄傲。我看着自己的双手,我手上的茧子,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长大的成年人。”可见,托马西诺是一个能正视自己一切伤痛不堪的人,是真正成熟的人。
主人公已经开始觉醒了,让他彻底醒悟的是托马西诺办公桌上的照片。
此时的托马西诺在为非亲非故的卡迈反复求情,求孩子的亲大伯——亚美利哥收养他:“卡迈这孩子,吃了不少苦……要是还有那些我们坐过的火车,就太好了……亚美利,考虑下吧。现在你是他唯一的亲人了。”而亚美利哥也看到了伙伴桌子上的照片,除了托马西诺的亲生父母,还有照顾托马西诺的北方父母:“……北方大胡子爸爸和妈妈。大胡子爸爸已经头发花白,北方的妈妈也长了很多皱纹……。”亚美利哥这时心中有了答案,他决定收养卡迈。有时成长就在一刹那,无关年龄,他是幸运的,成功地与自己和解。
亚美利哥明白了,他需要把运送孩子的火车传承下去;他明白了以前有党支部,现在只剩下神甫做这些事情,但有的东西应该保留下来。“比如团结,你还记得吗?团结。”
他走出了曾经那些耿耿于怀的伤痛。来到母亲的墓前,突然发现“我生气了那么多年,现在连生气的缘由都忘了。”他选择了正视自己,选择了帮助侄子走出南方。从那一刻起,他懂得了爱,学会了原谅,也不需要再说谎。
亚美利哥和托马西诺,象征着正视和逃避伤痛的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在积极构建,一个在慌忙逃离,或许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不同的磨练,也愿每个人都能迎风雨成长。
故事结尾,亚美利哥又坐上了回北方的那趟火车。他不再以故乡和自己的身世为耻,也不需要再说谎,他答应亲人们,会很快回来。最终,运送孩子的火车,载着离家的孩子走出了那半生的伤痛。
【后记】读这本书其它的收获还有很多,比如作者那种恰如其分的儿童视角的写法,比如物件上的丰富寓意:小提琴——梦想、鞋子——生存和生活、苹果——母亲的祝福、火车——外界的帮助以及人生历程、姓氏——地位的尊卑等。还有意大利共产党人二战后那段美好的令人怀念的历史,让我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莫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让人对共产主义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告诫自己假期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坚持下去,就会收获精神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