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2-23 14:49:59.0读后感461

  当了二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师了,现在才来看《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握卷在手,且读且思且比对,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对书中于永正、吴忠豪、孙双金、王崧舟等诸位大师的教育主张、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诚如大师们所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只要紧紧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下功夫,就没有教不好的语文啊!

  首先说“读”。这既是学生的“读”,也是老师的“读”。

  不管是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陈琴老师的“素读”、常丽华老师的“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之旅还是孙双金老师的“重构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体系”等,强调的都是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薛瑞萍老师甚至引用了美国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中的话说:“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然坚持阅读与学习。”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何尝不是呢!喜欢阅读的孩子,大量阅读的孩子,他们的语文成绩从来都名列前茅,他们对事物、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总是比一般的孩子更全面,更深刻。这也让我更坚定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信念。我一定要利用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做好好书推介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名师们不仅提倡大量阅读,还提倡大量诵读优秀的经典诗文。看着他们的实验成果,看着他们精心营造出的“琅琅书声,朗朗乾坤”,我真是艳羡不已。我喜欢朗诵,热爱诗词。我也曾尝试在班级里推行“日诵一诗”的制度,却因形式单一等原因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看到杨文华老师的《今天,我们怎样诵读经典》,我顿觉豁然开朗,原来有这么多的诵读形式啊!“诗文游戏”、“诗书画”活动、“节日赛诗”……有了这些活泼有趣的形式,学生怎么会不感兴趣呢!办法总是有的,为人师者,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最让我感慨的是于永正老师的话“教学生读书,老师要是喜欢读书,会读书,能读出课文的奥妙之所在……那么,教语文就不难。”多么精辟啊!教孩子读书,得老师先读书;要孩子爱上读书,得老师先爱上读书。可是,又有多少老师做到了呢?环顾周围,除了教材和参考书,其余的书都不读的大有人在。试问,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呢?《当代教育家》总编辑李振村老师在开篇的《序》中就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提升语文老师自身的文化底蕴,如果语文老师不是真正的读书人,不喜欢读书,没有读多少书,什么样的课改都不会成功。”窦桂梅老师的“文本细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哪一样不需要文学功底?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得到么?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课标里说“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依我看来,不仅要以此要求学生,更要以此要求老师。

  最后说“写”。同样,这是学生的“写”,也是老师的“写”。

  薛法根老师的《让孩子获得作文的自由》让我深深思索,他说:“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有效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满足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成长需要的基础上。任何背离或脱离儿童的作文教学,都是一种精神伤害。”看看我们的习作课,看看我们的孩子,有几个人是满心欢喜地写作的?说得严重点,对某些孩子而言,每一次习作就是一次噩梦!如何让学生不怕作文?薛老师为此提出了许多作文策略,如“命题激活”“贴近现场”“虚实相生”“指导具体”“及时反馈”等等。管建刚老师则用一份《班级作文周报》引爆了作文教学革命。原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就能让学生有“写”的欲望。

  薛法根老师还有一句话给我很大的冲击。他说“语文教师如果自己不读书、不写作,就很难准确把握写作的秘密,很难真切体会写作的快乐。”的确是啊,如果自己都不会写,怎么教得会学生呢?如果没有扎实的写作功底,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时,又怎么能敏锐地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又怎么能及时作出恰如其分的修改?也不可能懂得欣赏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啊!而这些“会看”“会改”“会赏”的本领,都得靠长期坚持写作练就。语文老师,写起来吧!

  读罢《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掩卷沉思,我不由得想起心理学中的一句话:一切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看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啊:如果学生不爱读,原因是你不爱读;如果学生不爱写,原因是你不爱写。总之一句话,只要老师喜欢语文而且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爱读会写,那么,教语文就不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