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师成长力读书心得1800字

admin2022-12-26 15:00:31.0读书心得696

  疫情环境下,每个人都处于焦虑之中,每天被各种事务安排的过满,都没有自己的一点个人思考时间。学校组织新网师读书会,我是心动但不想行动。经过这一个月的坚持,从最初的抗拒到现在的吸引,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这本书,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好。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

  郝老师在第四章以自己校园求学和职业嬗变为例,情真意切地呼吁我们别让舒适区成为沦陷区。跳出“舒适区”是新网师一大亮丽风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员,都在尝试挑战自我,跳出“舒适区”。但是,什么是“舒适区”?怎么做才能跳出“舒适区”呢?带着这些疑惑,我梳理了以下内容以供自我反思。

  一、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出于固有习惯、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处理这个区域范围内的事务时,往往得心应手,驾轻就熟。不得不承认,有着十几年教龄的我,上课有点模式化,凭着以往的经验做事的痕迹过于明显,这显然不利于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发展。要不是跟着新网师学习,我可能都快忘了自己专业能力需要提升这回事儿了。
教师成长力
  二、舒适区的意义及弊端

  人的成长需要走出舒适区。郝老师在书中也提到:“思维和行为长期停留在舒适区,容易滋生惰性,贪图安逸,机械重复,生命失去活动,很难有创造性。”

  经济学上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当其他投入要素的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则在超过某一点后其产品的增量会越来越小。比如偏食,只爱吃某一类型食物;迈不开腿,稍微气喘就不想跑步。日积月累,饮食结构不合理,身体缺乏锻炼,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乘虚而入。

  如果只是收益递减,问题还不算严重,就怕长期陷入舒适区,“温水煮青蛙”,习惯和满足于某种环境及行为方式,对环境或时代趋势逐渐发生的变化和蕴含的危险缺乏应有的感知和警惕,等惊觉到外界发生变化时,已经深陷其中难以改变自身。基于此,郝老师提出了避免陷入信息舒适区、避免陷入阅读舒适区、避免陷入交际舒适区、避免陷入饮食和身体舒适区。这些问题似乎我都存在,我需要改正自己的这些缺点。

  三、怎么走出舒适区呢?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舒适区到学习区的历程。

  美国心理学家诺埃尔蒂奇提出一个学习区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学习可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如果所学习的知识对你来讲没有难度,或者你轻易就能学会,这时正处于心理轻松的舒适区。如果所学习的知识超出你当前的能力范围太多,你会感觉心理崩溃,甚至感到恐慌而放弃学习,就处在恐慌区。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学习区。指所学习的事物对你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你可能感觉心理不适但又不至于太难受,且通过相应的努力可以达到目标。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最理想状态是经常处于学习区,学习的事物应具有适当的挑战性。这样,学习区就会慢慢变成舒适区,由于个体能力的增长,恐慌区也会慢慢变成学习区。

  四、走出舒适区的策略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摆脱生活处境或环境的束缚和影响,意味着改变自己多年形成的习惯,意味着反本能,与自我的惰性、习性对抗。所以:

  首先,有效的方法是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很大程度是反本能,如果不刻意练习,很容易心动而不行动。

  其次,通过不断反思,随时对自己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还要培养成长性思维,相信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

  最后,用主动承担赢得成长机会。以后我要多参加专业性学习,多阅读专业性书籍,而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性阅读,我还要积极参加专业性比赛,让自己一直处于学习状态。当然教师成长的关键还在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呢?这本书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以谁为榜样;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要看有谁指点。我们很幸运,身边有杨校长这样的榜样!相信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新网师的所有学员终会遇见超乎想象的自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