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00字

admin2022-12-15 13:22:02.0读书心得35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立足课程性质,聚焦五大课程理念,坚持三个原则: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在课程目标中提炼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从课程中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

  有幸学习严必友主任的一节讲座《学校管理的内涵与品质》。在讲座中,他提出: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美国课程学家多尔的著作《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自身,而学习则成为意义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这里的课程不在是静态的跑道,而是动态的奔跑过程。以此观之,课程其实早已成为师生共同经历和成长的一段奇妙历程。那么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精神,构建自己的教学价值和教学范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结合九初“博雅杯”语文公开课汪曾祺《昆明的雨》这一课浅谈一下动态课程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执教者以江苏高邮汪曾祺纪念馆为活动设计的主阵地。以“静听昆明沉沉雨”为主题的云端展厅切入文本。通过活动任务驱动:我为展厅绘插图、我为展厅配文字、我为展厅作讲解三个模块来对课文进行解读,着重锻炼了学生的现场感知能力和习作表达能力,学生化身课堂的主体。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江苏的人文景观链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对本省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同。作讲解部分学生以景观讲解员的身份通过习作和现场展示强化了对本课作者语言的品味,以及自我表达的提高;学生在绘插图、配文字等赏析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中完成了审美创造,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审美经验。严必友主任提出的优质课堂的要素:适切的目标、适度的容量、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过程、深刻的思维、可验的效果、及时的回馈和结构化模型等在这一课型中得以实现。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从作业里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

  九初初一语文的期中作业单分为三个部分:皆以赏析“秋”为主旋律,并结合学生进入新校园两个多月的实际情况,设置鲜活突出现实意义的题型,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诗文并茂知秋意。在基础知识第一部分中,第一题为根据意象、作者作品和上下句提示写诗句。突出季节特点,以秋的意象:秋风、秋月、秋菊和秋阳为对应,填写相应的句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第二题为根据语境完成题目。语段文字内容:南京最美的季节是秋天。栖霞山的红枫、明孝陵的银杏、中山路的梧桐……,基础知识的考察:包括字音、字形、语义和修辞。题目设置中运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来赞美南京的秋天。

  这两道题型的设置很好地把握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不管是文段的阅读,还是写一句赞美南京秋天的话,都体现了让学生感受所生活的城市文化,达到了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在对文段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初步的感受美,在赞美南京秋天的文字表达中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审美空间。

  活动设计谈融入。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出学生三项任务:任务一:邀请嘉宾,设题为写一个邀请词邀请班主任张老师参加主题为“遇见你,真好”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任务二:介绍自我,设题为辨析表达得体的句子;任务三:交流感悟,结合《<论语>十二章》中有关交友的语句,表达对交友的看法。

  此综合性学习活动紧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的主要内容。邀请词的撰写,自我发言的提纲,学生们在课堂上已做精彩的呈现。同时整合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中关于交友的句子,既是对所学课文的回顾,也是强化学生对交友的认知。在这样的题型设计中,既链接课本,又做到同类话题有效整合,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以及新学期新学校新朋友的现实情况,在此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得以发展,核心素养也在语言运用这一形式中得以积淀。

  从评价上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例如,《动物笑谈》一文执教者以新闻记者采访为接入点,以学生为采访对象,分析多元视角下的劳伦兹形象:旁人眼中的劳伦兹、动物眼中的劳伦兹、父亲眼中的劳伦兹、世人眼中的劳伦兹、劳伦兹眼中的自己。在学生分组领着任务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观点不够鲜明的表达,或者词语提炼不够精准的情况,老师逐个点评的时候,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妥善运用评价语言,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同时让学生循着修正后的思路进一步深入文本进行挖掘。

  此外,执教者还做了一种课堂生发,如果郑振铎家里的猫生活在劳伦兹家里,它们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不同人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关照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将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多元评价后的学生将以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呈现在老师面前,这给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在带着问题从文本中寻章摘句时更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唯有如此,语言文字才能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萦绕在学生的耳畔。

  学科素养的渗透需要敏锐的目光,发散的思维,教师需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自我生长。当漫步于南京街头巷陌的时候,总是看到粗壮的梧桐、笔直的红杉,古朴的乌桕。我才明白这些树木带给我们的最大感受是生长和沉淀。陈春花的《生长最美》一书中写到:“唯有生长才能感知变化,想象未来;唯有生长,才能展示力量,破茧成蝶;唯有生长,不再懦弱,充盈丰盛。”让每一天的生长中都有一个全新的自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