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左右

admin2022-12-11 15:09:47.0读后感369

  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这本书,我家里有一本,之前看过几页,后来它就静静的待在了书架上。

  今天再拿起来阅读,是因为我在一次看齐老师的直播上还是在一个朋友圈里来着,具体记不清楚了。知道了笑薇老师,她说她有一个读书营,问我要不要参加。

  我想:“读书还需要办个‘营’”,急切地想了解一下。于是,我欣然前往。

  读书营里第一本书就是《乡土中国》,还好,记忆中,记得有这么一本书来着,便在书架上寻找,突然眼前一亮,嘿!还真是有。

  再次在书中看了费孝通老师的简介,得知他是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等著作。
乡土中国
  看了序言部分才知道,这是费老师在二十世四十年代的讲课稿,1947年出版,那会儿新中国还没有成立,能够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

  现在看来确实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当时也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初生牛犊”,使得我们的祖国在各个方面人才辈出,是他们“不怕虎”的精神,在旧社会里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

  第一课“乡土本色”中,讲到了“土”,农民离不开土地,像是铁定钉在木板上一样,没有之一。

  因为土,才有了,外出的游子离开家乡时,妈妈把一包红纸包裹的家乡土,带在孩子身上。

  才有了余光中的《乡愁》,从小时候到长大后,再到后来的长情。

  才有了现在社会中,离家外出打工的游子们,过年时成千上万的人,扛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的情景。

  因为土,才有家,家才是根。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时代以农为生的人,没有大旱大灾等特殊情况,是不会前往别处的。

  靠世代相传聚集在一起的中国农民,是一个熟人社会,熟到,借钱不用打欠条,如果打欠条,反而成了“见外”,成了不正常了。

  熟悉了,有事打个招呼就行了,再说的多了便是多余。

  这就是以农为生的人的“土”的特色。

  这个“土”在陌生人的社会里是不能用的,如果拿来用,就会适得其反。

  正如文中最后所说“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