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孩子的品格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2-06 16:14:58.0读后感736

  近来拜读了清华教授彭凯平所著的《孩子的品格》,我深感其中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身为老师,我将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而教师对待学生亦是如此。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在不断地寻找最佳教育方式。在读完《孩子的品格》这本书后,我深受启迪,因而想与大家一同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其一,学生的德行比他取得的分数更重要。彭教授言:“能考高分固然代表着一种学习能力,但它并不能展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与认知魅力,更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高分是孩子学习能力的体现,而德行则是孩子“做人”的体现。无可否认,当今社会,高分意味着更高的社会门槛与更多机会的通行证。然而,在物欲横流、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如若没有高尚的操守与道德的坚守,孩子们很可能迷失在花花世界中,丧失了精神独立性,甚至走上“高智商犯罪”的道路。如今,各大高校愈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可见高分已然不是如过去那样单一的评价标准,反而学生的德行在日益增加砝码。因而,我们应更重视端正学生的思想、培养其道德品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教育出积极乐观、品德高尚的人呢?
孩子的品格
  其二,欲培育积极乐观、品德高尚的学生,应当激发学生的内生积极驱动力。人都是乐于被表扬的,接受表扬者可以有更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只有在保持积极心态下,学生才有更浓厚的兴趣与更充足的活力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可以因为学生的道不拾遗而表扬,可以因为学生的主动举手为班级做事而表扬,可以因为学生对老弱的怜悯之心而表扬,可以因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而表扬……可以赞赏学生的方面太多太多。实际上,这是要求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多鼓励学生,肯定孩子好的一面,使学生受到激励、积极上进,从而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更加注重日常道德行为,提高道德感。

  其三,还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师生朝夕相处,学生眼里最直接的行为模板即老师。因而我们应当言传身教、从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做起,进而带给学生积极影响。我们可以从展现自身良好的情绪出发,影响学生。“情绪也是一种智力”,彭凯平教授如是说。拥有良好的情绪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控制学习中的厌倦、烦躁、自大等不良情绪,这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调控情绪,以更加饱满积极的态度学习,甚至是待人处世。因而如若老师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多展现正能量、多与学生谈心、将正念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情绪力也会慢慢提升,学生也会具有更强的抗逆力与自控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更加自律自觉。

  近年来,“内卷”甚嚣尘上。许多低分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时,则需要我们老师出面,积极调节其负面情绪。“如果我们能够客观、理性与科学地看待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趋势,理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你就会发现,我们因为自己的优势、优点而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关注。同时也因为我们具备某些优势,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进步与发展的机会。”彭凯平先生如是说道。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的往往是彼此的“优点”,而非“缺点”。低分孩子不应将“低分”视作自己的全部,从而阻碍优点的显露。我们老师应当善于发现这类学生的优点,告知并鼓励他们,积极传递正能量,呵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健康自信地成长。

  读完《孩子的品格》这本书,我更深切地明白了弗桑德斯所言“品格能决定人生,它比天资更重要”。高分不是必需通行证,而德行必将是未来社会的第一门槛。

  教师是孩子成长路途中一盏不可或缺的启明灯,而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而我们老师要在培育孩子良好品格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一份力,教育孩子们成长为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品德高尚之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