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12-01 14:24:32.0读后感1652

  种养区是每所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创设并指向“自然”的区角之一,所以在创设过程中,就必须回归到自然本身去进行架构。之前我班在种养区投放的绿植、作物都是小朋友们从家里带来的,但他们却似乎从来不感兴趣,最多只是中午排队散步路过时看上两眼。时间一长,连自己的植物都不关注了。当我无意间看到其他班孩子轮流为小花浇水、给大蒜除草、帮助植物晒太阳,给小乌龟、小金鱼喂粮食,我才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的第378页中“创设科学区”内提到:“当科学探索活动,聚焦于儿童自身和儿童周围的世界时,你就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种养区作为科学区内必不可少的探索发现的一角,那么,教师是否可以不断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让孩子通过自主种植、饲养、观察、记录与总结等方式与种养区进行自主互动,激发他们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生命成长的丰富经验呢?于是,我们班开始调整策略:

  1.根据空间层次有机分配

  我们班级由于自然角的空间有限,不具备大面积的室外露晒空间使用,于是我决定通过空间多层次互补来解决这个问题。正值秋冬季节,可种植的植物种类不是很多,加之本身空间小,我便请孩子们每人带一盆应季或长青的迷你小绿植放置在幼儿可站立直视的中层观察区。同时我们也利用多种类型展架,将喜光植物放于最上层来拓展植物角的上部空间;而在下部无光照的区域内种植豆芽、大蒜等不太需要阳光的植物。
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活动
  将植物的空间分配完毕后,我也结合了每种动物的饲养与观察特点,分别给它们安置了合适的位置。如,需要小朋友拿放大镜细细观察的蚂蚁王国,我们将其移动到科学实验区与自然角的交界处,既不影响自然角的整体空间大小,又可以便于幼儿利用工具进行观察、记录等,而金鱼与乌龟这些需要敞口喂养的小动物,我则将它们安排在有光区与无光区的中间位置,既方便幼儿俯身观察、照顾,又起到了空间分隔、使其错落有致的作用。

  2.结合观察进行探究记录

  以静促动是自然角中孩子与植物最易产生的结果,通过对静态植物的动态观察,孩子们常常采用打勾、绘画、文字记录等形式来展现。于是我们也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在各个角落投放了可供记录的材料。如,孩子们亲手种下的大蒜上方就悬挂着“蒜宝成长记”;孩子自己制作的“植物迷宫”面前放置着“绿芽生长测量本”;蚂蚁王国的旁边藏着“蚂蚁100问”……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区角的细化划分,孩子的探究目的性也随之增强,观察后的探究记录行为也在自然中不断形成。

  1.结合幼儿兴趣拓展饲养探究

  本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蚂蚁的故事》绘本,孩子们便对蚂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语言活动中,很多无法探究讲述的经验,我们就引导孩子在种养区中进行探索与补充。比如,在喂养蚂蚁的时候允许孩子尝试多种食物,探究一下哪些是蚂蚁喜欢的食物。胆子大的孩子也可以拿起放大镜近距离观察蚂蚁的形态,是和故事里一样,有两个长长的触角、大大的脑袋,还有六条腿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被提出,新的哲思互相碰撞着。于是,我们支持孩子们进行自主表征、表达、辩论。然后再邀请幼儿带着问题与猜测去观察与探究,让他们在极大的兴趣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认知与经验。

  2.有效观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种养区有它的生长周期,长时间面对静态化的植物,孩子们的观察热情不易保持。为了减少盲目而被动的观察出现,我们结合中班幼儿观察的能力与水平,提供给孩子适宜的工具,如,放大镜、滴管、卷尺等,让他们通过简单操作学习测量、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但孩子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后,我们也结合了幼儿兴趣点,在科学区投放了“树叶中的色素提取”等系列实验,让他们在有难度的实验中发现深层探究自然的乐趣。在教师与环境的有效支持下,孩子始终能将科学探究的兴趣点与种养区的各类生物成长相结合,从而进行常态化、持续化的科学探究。

  种养区是有着生命成长缩影的神奇区域,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不断影响着孩子对于科学的思考与探究。一日生活皆课程,通过种养区与生活的结合,尝试让自然物说话,让孩子学会倾听来自自然的心声,促进孩子对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思考,最终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自然之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