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儿童的美术语言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1-07 14:20:23.0读后感979

  看完《儿童的美术语言》一书,我有非常多的感悟,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的教学指南,在我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程、撰写文章时,作为我的工具书进行使用。这本书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常看常新。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黄露博士的著作,它最大的亮点就是“与众不同”。书中的观点提到,如果我们把美术当做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方法,也就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为“语言与交流”的入口。美术作为一种语言,就必然包括:字词、语法、情景三个要素。美术中的字词:点、线、面、形、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造型要素。语法,是对称、均衡、对比、协调、节奏、韵律、反复、渐变等组织原理。情景,则是美术表现的对象和环境。通过语言要素的组合,我们就能完成对思想、情感、意图、趣味的表达与交流。全书分为五个章节:线条、形象、色彩、空间、画面组织。每一个章节都从儿童的角度对本章的美术元素加以说明,然后从艺术形态与视觉心理进行阐释,接着对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辅导等方面给出具体意见,最后“像艺术家一样表现”则通过若干单元课案例,帮助大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儿童的美术语言
  在每一个章节中,首先是规律分析,作者按照罗恩菲德的儿童绘画发展分阶段理论,对每一个元素各个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梳理总结,这非常有利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情进行把控,更好的设计适宜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课程。例如在第三章色彩的破译中,对4-7岁前图式期儿童主观色与固有色交融这个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对我在设计美术活动和指导美术活动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我会给小、中班的幼儿提供红、黄、蓝等易于辨认的颜色供他们选择,我不会提供普蓝、湖蓝有色彩明度变化的颜色。到了中、大班,幼儿更多的兴趣在于几何形状拼装,他们更多的是想要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颜色的考虑就比较少,更多运用的是主观色彩。那么我就为中班后期、大班的孩子设计更多的线描活动,这既能促进他们造型能力的发展也同时满足他们急于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心理需求。接着是艺术形态与视觉心理的讲解,例如第一章线条的魅力里面,就对人类早期绘画中的线、西方绘画中的线、中国画中的线、线条与视觉心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书中提到人类早期绘画中用线条对物象轮廓进行勾勒的方式,他们先画轮廓后填色的流程,和幼儿“先画轮廓,再涂色”的绘画方式一样,那么给幼儿欣赏人类早期的美术作品就能让孩子与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我设计了《花山壁画》这节课,让幼儿去体验感受先民绘画的方式。最后书中还准备了课程设计与教学辅导建议,以及像艺术家一样表现等具体的课程案例,帮助我从枯燥的理论到实践,将散点式的思考聚集在一起进行梳理。

  这是一本我已经看了两年多的书,一本每看一次就会有新的思维火花的书,当教学经验不断的积累,翻开它又会有了新的发现。细细品读,尝试去了解孩子、去了解艺术的规律,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与众不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