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世间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10-11 13:25:31.0读后感487

  尘归尘,烟归烟,《隐入尘烟》突然就莫名其妙地下线了,众说纷纭,民声沸腾,原因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许多人以为闭上眼,塞住耳,堵住口,就看不到人间苦难了。其实,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而凡人善良,如尘如烟,不争不求,唯有最苦。阅读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这种感受更强烈更直观更细腻,尽管是很厚重的三卷本,但读起来却丝毫不觉得阻滞,一个假期废寝忘食将浩浩卷帙读完,酣畅淋漓,触目惊心。这得益于作者的白描手法,绝少环境描写和心理分析,行文行云流水,镜头代入感极强。

  《人世间》是梁晓声历经数年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后引起巨大影响,但我还是喜欢阅读原著,全书三卷本、一百一十五万字,堪称鸿篇巨制。作品以北方某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可以说,这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作者用文字描述着人世间的五味杂陈、喜怒哀乐,语言质实而文采焕炳,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阅历、文学理念、价值追求,历历往事和生活的美好记忆,同时又从成长、理想、故乡等角度照亮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荒芜。小说文字简练,情节利落,不拖泥带水,无繁文缛节,对于回顾、思考四十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及其带来的各个方面的进步、变化和深远影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同时给人以文学阅读的享受。
人世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苦痛的事太多,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依然活着。”这是先生泪水莹彻的悲伤与无奈。托尔斯泰的感受是,“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么你还活着,如果你感受到别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真正的人。”当然了,不只是人,动物虽然不会说话,可从它们的眼神看出,同伴遭难,也会流露出同情和哀伤;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人世间》在呈现人生云谲波诡复杂苦难的同时,更注重人性的光辉;扬善而不回避恶,也并没有为强调这个痛苦的时代而过分突出恶。正因如此,它所呈现的才是更深层的悲剧——不是芸芸众生的命运之悲,而是没有赢家、吞噬一切的时代之悲。

  纪伯伦说过:“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结。”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不可能自顾自活成一座孤岛,都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苦难中挣扎的普通人,抱团取暖是他们生存的手段和宿命。《人世间》诸多交结的悲情人物中,我特别喜欢秉昆和郑娟,两个历经苦难的人演绎了一段互相取暖无怨无悔的平凡感情,他们点蘸着苦水、泪水乃至血水,用铺满伤疤的手掌把彼此内心的结节抚慰平整了,悲凉中透出浪漫,苦难中闪现温馨。尤其是小人物秉昆,用他普通平凡的经历告诉读者,什么叫成熟,能承受委屈才叫成熟!什么叫友情,“你去吗?”“我不去了。”“哦,那我也不去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就是:你不去,我也不去!什么叫亲情,“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在秉昆的认知里:人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一种是笑而不语。在秉昆的生命中:人有三种品格:沉的住气,弯的下腰,抬得起头。在秉昆的人生字典里:再穷不坑朋友,再富不忘恩人。在秉昆的人生历程中:人活着,品行比钱财重要,情义比利益珍贵。

  威尔·罗杰说,学习只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阅读好书,另一个是与更聪明的人为伍。虽然读书不一定使你功成名就,不一定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让你说话有德,做事有余,出言有尺,欲望有度!更重要的是,让你能分清什么是人,什么是聪明人,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人。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太多的聪明人告诉我们,“成功了,你的生活就会快乐”,可是真正聪明的人却告诉我们,“快乐地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尽管,人生是苦难构成的,苦难和快乐之间有着无尽的距离,但《人世间》告诉读者,所有未曾抵达的彼岸,所有转瞬即逝的过往,都藏着足以抚慰我们疲惫无助的心灵妙解;世情冷暖、人心明灭之中也总有一盏灯火可亲。作者用温暖治愈的文字照彻尘烟,浮生至痛至美,不仅与写作对象四目交接,心手相应,更与读者凝视对望,心有灵犀。——留给读者思考的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判断标准不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但愿人世间的普通人少些苦难,多些快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