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读后感1000字
经过一段时间对《自控力》的阅读,我清晰地意识到了不同于过往所认知的自我控制机制。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基于神经学原理下正常人追求自我控制的方法,其中的“驾驭冲动”意志力实验,启迪我“改湮为导”的智慧。
一.驾驭冲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为禽兽,其中一点便是因为人可以与禽兽不同,学会驾驭自己的欲望。
而如何去驾驭自己的欲望,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的。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请勿吸烟”实验中利用两组对照实验,展示了“湮灭式”戒烟和“疏导式”戒烟两种方式的区别。用强迫自己或引导自己的方式去驾驭冲动(欲望),很显然,展现出了不同的效果。用湮灭式强迫自己抵御欲望洪流,强迫的这种行为已经导致自己的意志力降低,此时此刻还想要抵御犹如以卵击石,于是会轻松地被欲望征服。相反,疏导式通过正视自己的欲望,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自己的欲望,将引导欲望流向他处,从而实现驾驭欲望的目标。
二.湮灭式与疏导式的博弈
湮灭式与疏导式两种方式反映了自我对待欲望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湮灭式反映的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态度:彼之存在,己之灭亡。这种心态使得我们在抵御欲望时缺少缓冲地带,一旦被欲望占领高地,内心就会进行一场生死博弈。然而刀光剑影下,我们的意志力往往会被迅速磨耗殆尽,最终屈服于欲望。
疏导式反映了另一种不同的态度:接受自我,引导自我。在这一心态加持下,我们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下坚守自我原则,慢慢地去实现自我控制。
虽说疏导时会产生一种可怕的错觉,认为自己已经屈服于欲望,进而猛烈地去冲击欲望从而滑向湮灭式,但是一旦成功引导,会发现此时欲望本身已经变为无兴趣的事,而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无需强迫,自然而然就可以成功实现自控,这种轻松地掌控会使我们产生自豪感,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三.目标与欲望共处
引导欲望,往往会更加简洁有效。但为什么常看到人们使用湮灭式呢?
这是因为自己在树立目标、驾驭欲望时,往往会错误地把目标为友,欲望为敌。这对抗的想法使我们割裂了目标与欲望的关系,它们本可以共处,但由于我们错误地将二者对立,加剧了击败欲望的想法,但是欲望无穷无尽难以战胜,我们不可能一直以饱满的意志力去面对每个欲望。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学会引导欲望对我们面对学习困难,乃至人生困难时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自控力》时,我惊喜发现:自己常无法克服的困难,居然是十分常见和典型的例子。
借着这次新生读书会,我认真地思考了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应当如何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本书的帮助下,丰富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