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08-31 14:26:29.0读后感372

  最近,对一本书着迷——《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作者李跃儿。她生于上个世纪某个愚人节,上天却偏偏赐给她一颗聪慧的心灵。她最大的天才在于怎样让别人快活。她能将生活中那些最不起眼的芝麻绿豆炒得绘声绘色、出神入化,让你乐得一塌糊涂。在她的身边,庸常的生活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矿藏。这是朋友莲子对她的评价,这样一个有趣的人,让我对她的故事特别期待。

  作者李跃儿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我们教师和家长都是参与制作鞋子的人,鞋子制作的大小、形状等等是否适合孩子,是值得我们教师和家长深思的。正因为我们对孩子的想法了解不足,总是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与模式,把孩子塑造成为我们眼中的形态,却使孩子们没有了自我,可见是我们成人拿走了属于孩子们的幸福。

  我们总认为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吃的喝的家长随时满足孩子,穿的用的基本是最好的。记得有一次大班讨论会,主题“你幸福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刚开始说的全是幸福的事,例如:吃的什么好吃的?玩过什么好玩的玩具,看过有趣的电影等等,直到有一个声音出现。有一个孩子说我不感到幸福,我们很惊奇,问他因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呢?他说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不爱我,总是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我不喜欢过周末,因为我周末的课外班特多,还有我不喜欢的课,很难熬。说完他很沮丧,好像又回到了他不喜欢的那个教室,那个课程。这时他好像勾起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也纷纷说了自己感到不幸福不快乐的事,原来孩子们的不幸福大于幸福。李老师的书中也是提到了这样一位母亲,她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才3岁就上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美术班、舞蹈班、思维班、奥数班、英语班等等,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点时间与精力去玩,生活的不像一个幼儿,可逐渐发现孩子脸上的笑容没有了,孩子觉得她是一个坏妈妈,一点也不爱她,而她的妈妈也觉得无奈与委屈,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考虑,我们的家长会感到焦虑,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想法与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在最初就扼杀了孩子的兴趣,那才是最可怕的。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想法是一致的,我们要先从心态上平稳,适应孩子的步伐,像孩子刚学走路一样,慢一点没关系,再慢一点也没关系,她刚学会走了一步,我们都会高兴的不得了,连忙抱起来说宝贝你真棒。可为什么成长了反而没有鼓励全是期待呢?不焦不躁,做孩子成长的最佳陪伴与最强后盾是我们最迫切学习的。

  学着把童真还给孩子,李老师不仅是儿童教育家,她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在她的美术活动中,以孩子的想法为主,不干预孩子的创作,反观我的教育教学却大相径庭。记得有一次听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课——《画苹果》,老师按照常规教学:苹果形状是圆形的,颜色是红色的……孩子们开始绘画。到了展示苹果绘画作品时,老师给画得好的小朋友发了粘贴小奖励,只有一个没得到奖励的孩子失望地拿着画回了座位,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画吗?为什么你画的苹果是方形的呢?他说因为我觉得画方形的苹果不容易滚到地上,听完老师和小朋友给了他掌声与鼓励。是啊,为什么苹果一定是圆形的呢?据网络资料,有西瓜专门被培育成方形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那么有方形的苹果也未尝不可。

  我们总说尊重孩子的想法,却总是一味的让孩子按照我们成人的想法去做,甚至有时不允许孩子出错,孩子犯错误就会大声的呵斥,甚至有的家长会打骂孩子,孩子为了不再犯错,尽量克制自己,收敛自己的想象,缩手缩脚,慢慢地消磨殆尽了自我,完全为了迎合成人而改变自己。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成人都会犯错,为什么孩子不能犯错呢,“错误”就是学生不断修正自我的磨炼场,学生们不断磨炼,不断修正,才会不断成长,走向“正确”。

  读过这本书,我又觉得孩子们是幸福的,我们教师从现在开始修正教育观念,也为家长指明了方向,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所需,创造合适的环境辅助他们成长,奔向最好的时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