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000字

admin2022-08-24 14:39:40.0读书心得514

  李镇西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的为人师表,超越了一般老师对学生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他对学生的爱不仅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是书中的某一个场景,让我产生了佩服之情,他在书中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的时候给其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向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轮流家访,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扩展到终身。

  因此这个时期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限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不仅是友情,还有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特别渴望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觉得做一名教师是幸福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幸福,做教师的幸福感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获得的,而是源于对教育意义的深远认识,源于对学生的热爱,这样你才会谈得上热爱工作,你才会主动去阅读,主动去实践。在阅读中开拓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胸襟,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人格;在实践中锻炼总结,在实践中修正提升,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启迪智慧,这样你的工作会做得更好,于是学生依恋你,家长尊敬你,同行敬佩您,领导器重你,你会觉得幸福。同时,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爱心与教育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缀。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的书都是李老师先前读过的,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自己读过的书嵌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其次,这本书更让我明白了教师不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而且在生活中也要给予学生关注,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的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的生活中有这样的认识,读到这里,与他产生了共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和学生相处时,要格外注意教师的形象,用真心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就要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书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去思考一些东西,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我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朋友、还会把我们当父母和兄弟。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就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别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使人拥有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心中拥有很多问题都可以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书中学到的,终究是精神层等的理念,而想要踏实地干教育,还得将理论付诸实践,毕竟我们在面对现实时,会有很多的挑战。我们应该努力去践行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在以后的教学中,用心做教育,用爱去感化学生。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灵深处。”李镇西老师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中,用自己的行动很精辟地解释了“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一观点。

  李老师是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唯分数论”的思想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课改的春风吹进,很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视,德育问题毅然地被摆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许是由于学校体制的不够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方面的条例欠缺,抑或是教师本人对理论的认识不到位,总之还存在着“以分数论英雄”的概念。

  在我们轰轰烈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把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踏踏实实的落实到位,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现代的老师更应该给予学生健康方面的关怀,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设计,用爱去感化学生,使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