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本真语文读书笔记3000字

admin2022-08-23 18:43:19.0读书笔记322

  老师们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本书是曹公奇老师所著的《本真语文》。

  曹公奇,语文特级教师,曾被推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报》等全国各地报刊上公开发表教研教学文章二百余篇,主编、参编教育教学书籍一百余种,主持、参与了多项和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这本书包括“我的专业成长”“在教学研究中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成长”“在读书中成长”四个栏目,不难发现,这四个栏目,都围绕“成长”一词进行阐述。其实,这本书针对语文教学上某些“异化”现象进行剖析,在追求本真语文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旨在让老师们上最真实的语文科,写质朴的文章,做真正的语文老师。

  阅读此书,感触良多。首先,书名是《本真语文》,何谓本真,就是本性、本源,本来面目。语文本来的面目什么?语文不就是语文吗?还有所谓本来和现在?当我阅读书中所描写的“乱象”后,恍然大悟,确实,现在有些语文课堂走进了某些误区,这样究竟是进步还是有待商榷改善?需要我们思考。而当我们都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想这就是书中提到的“成长”了。

  随着“双减”落地,新课标颁布,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怎样才能优化作业设计,怎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没有负担又学有所得,成为大家追寻的终极目标。但是,大家都明白,学习就是在攀登,上坡路永远比下坡路难行,要不怎么会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说。

  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文字,语文这一学科,说到底,不是简单地认字,阅读,也不是会写作文就优秀,语文这门课,在于培养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能力才能让学生“带走”。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能在没有老师或辅助者的情况下,进一步去学习。

  这是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一共九点,我就不赘述。我思考的是我们从小就学习了拼音和识字方法,所以能够认字,识词,进而能够阅读。阅读是输入,我们懂得了词汇,积累后能输出,成句,构篇,这是表达能力。倘若我们没有学习能力,无法掌握学习方法,那就谈不上再学习了。语文较其他学科特殊之处在于是它是一门工具学科。作为中国人,阅读资料大多都是中文方式呈现,包括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科目,大部分人出生后语言构建方式就是中文式,所以,语文又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可以说人人都会。这样一来,似乎人人都会语文,人人都可以来当语文老师。也难怪很多不同专业的人会来应聘同一个岗位——语文老师。可语文老师哪有那么容易当?
本真语文
  举个简单的例子,经常听课时发现,部分老师喜欢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发言时要不太啰嗦,要不太简单,往往很难达到“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作者所写的内容讲清楚”。这时候,年轻的老师处理方式就是再请一位同学来讲,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再请一位,两三个学生讲完后,就直接把课件中“主要内容”那一页亮出来,或填空式或段落式的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这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们知道学生并没有在这个“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环节中学到什么方法。再读另一篇文章,依然不会概括。这也是语文难的地方。所以在语文老师口中总有这么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句话对语文老师来说就是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否定,语文老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掌握简洁表达的方法,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学到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还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知道一些,或历史,或哲学,或经济,或科学,还要了解时政要闻,更要了解国际动态,达到博学多闻。这样语文课堂,老师才能旁征博引,讲一些学生喜欢的内容,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能提升自己的课堂反应能力。

  说到课堂上的应变,我觉得语文老师还要不断探究创新,要探究教材,探究学生,要探究课堂,要探究教育教学,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提升各方面的技能,就像马龙成为外国人眼中的“六边形选手”的道理一样,孔子就是教育界最早的六边形战士,据说孔子精通六艺。所以,作为老师,全面掌握技能才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更能相机进行顺势教学。顺势教学往往最难实现,需要老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老师有完备的教学技能,实现随机应变。

  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传授一些方法,等待他们在实践中慢慢运用提升,但阅读水平就不是靠听别人的讲述分析能够提高的。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要靠自己从大量的阅读中体验,去琢磨,去提升。

  《本真语文》中还提到了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读一些教学刊物,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语文课程及语文教学的发展动态。还要善于总结,勤于动笔。

  的确,作为一线教师,很多校内外活动确实占用了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但校内外活动也是提升自己技能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平衡它们的关系。提到了解教育教学领域发展的动态,我们不得不提到“双减”之后,对学生的评价。

  “双减”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衡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是会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是会眉飞色舞的讲解?或者懂得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亦或是写一手漂亮的字?落笔挥洒自如?不再通过一张试卷去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得思考怎么评价的问题。这里的评价便不止课堂评价了,还要包括课后评价,参与某些实践活动的能力。

  说起课堂评价,我想起一件事。我们班小王同学平时挺爱表达,但是说话速度非常快,有时一句话里会“偷吃”几个字,多数时候,我只是让他放慢语速重新说。这个假期,我与他的外教老师小贝交流他的学习情况,小贝老师告诉我,他发现小王同学的舌头无法抬起,导致e的音不准。我惊讶于外教老师的细致和能力。他上不到十节课就发现了小王的症结所在,而我作为小王的语文老师,虽然知道他口齿不清晰,却无法发现。这件事也让我反思良久。

  我们评价学生除了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还为了他们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根据我们的意见进行改进。除了规定的评价内容,其实我们是不是忽略了类似小王同学发音不准这种评价呢?因此我又联想到另一个情境——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课堂小组活动中,老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讨论问题的结果,没有评价他们的参与过程,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都没有巡视指导。这样也就错失了客观评价学生的良好时机。

  至于《本真语文》中提及关于写作方面的内容,我有自己的思考。我所做的课题关于是生活作文。班上乐于写作的小朋友寥寥无几,大部分小孩会抱怨“为什么要写作文”。

  为什么要写作文?答案对我们而言很简单,语言表达不仅能够检测你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也能检测出你的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不管是学生生涯的考试还是入职检测,很多时候都会让你动动笔。但小朋友不理解,他们会觉得很难讲清楚一些细节,很难记起一些关键,动起笔时不知道怎么样表达。这需要我们一点一点耐心引导。

  小林写了一篇《汕头牛肉丸》,我让他去观察叔叔怎么捶打牛肉,怎么用虎口和勺子挖出丸子形状,慢慢地把步骤写清楚。后来他的文章发表在“原创生活作文”公众号上。期间我和编辑老师沟通的时候,谈到小朋友能否感悟到汕头人民勤劳这个点,编辑老师认为,作为小学生,把牛肉丸的制作过程到牛肉丸的美味写出来就行了,他们很难联想到捶打牛肉丸中传承的汕头人民的勤劳。这么写只有一种可能,这是参加某种赛事的作品。我对编辑老师的看法一点都不讶异,确实如此,征文要求反馈的人民美好品质啊,歌颂老百姓的。文件里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就得去完成,让学生在写作中去自悟。

  乐于写作的小孩还有小郑,严格说,他并不是乐于写作,是他不排斥写作,他阅读面广,表达能力强,写作角度时常能够另辟蹊径。在上学期末测评“的手”这一题中,他写了一双“会读书的手”,文章得到了不合格的分数,为什么?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于是我细读了他的作品,他写的是他爷爷的一双手,一双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手,一开始干农活,后来开网店,再后来,爷爷告诉他,双手可以用来创造价值,因为,就是这双手带我们获取知识,知识才是创造价值的根本。在短短的检测时间内,能够进行思考,立意新颖有创意,我觉得很了不起,但由于他表达得很不连贯,段与段的衔接不够巧妙,甚至,不细读完全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所以得分相当低。我想这可能也是学生不热爱写作文的原因之一。

  让人欣慰的是,今年高三毕业回校探望我们的那群孩子,多数是我曾经文学社社员,她们至今扔喜欢动笔,或写小说赚钱,或读名著记录,保持着记录生活的美好,我想未来无论她们能否成为语言文字的工作者,其实也不重要,因为她们已经让语言文字在生活中发挥了作用,这就是最真实的语文。

  《本真语文》让我们回归最真实的语文,也让我重新整理了思绪,想要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教育,还要完善自己的能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