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08-22 19:16:24.0读后感1350

  作业仅是学校教育的“名片”,作业设计的质量、作业实施的效果等都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本书聚焦单元作业,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问题:一是作业的内涵和价值;二是作业设计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三是当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四是为何要形成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观?五是课程视域作业设计观下作业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六是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策略如何“可视化”。

  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出发,书中提出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单元作业目标需要在各个课时作业中合理分布与统筹分配,而且一个单元内随着课时的不断推进,不同课时作业的难度比例也应该有一定的改变,一般而言一个单元最后一课时的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统整性,难度也应该相应提高。因此在双减行进中,如何让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当改变作业观念,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精选作业内容,杜绝机械式重复的作业,做到有效训练,兼顾班级各层次学生的训练,统筹综效,达到作业的目的。
重构作业
  作业对于孩子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作业的定义、作业的价值以及作业系统的分析告诉我们,作业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除了要检测孩子每日的学习情况之外,还是家长评价老师的一个参照。我们应当为孩子们设置作业讲评课,教学活动环节应当多用多样化,加入课堂作业及课堂检测环节。与此同时,对孩子完成作业,老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改革,我们应当重新设定作业系统,走出原先老师进行作业设计后布置,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三步走的作业流程。老师应当在作业批改之后花上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统计分析,以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讲评辅导时有针对性的辅导,以提高学生自悟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简数量,提高质量,真正实现学生和老师双减。作业应当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我们还应该将作业布置多样化,科学利用孩子的业余时间,让孩子在家能够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参与一定的阅读和文艺活动,可以适当地指导学生的课外作业,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从学业质量,亲子关系等多维度促进孩子的发展。

  教学着重体现了教师“教”的科学与艺术,而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的需求。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