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2-22 13:40:47.0读后感325

  当前学校教育较为注重通过学生间的互相竞争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习效果强调以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因而常常导致学生的挫折感。本书针对上述问题以自我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了竞争性评价的消极作用使学生不再是为了超越他人而学习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学习并结合案例以训练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仔细阅读和学习使我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为教师在此方面的不足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学到了不少方法。

  1、矫正学生的品行障碍。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该把有品行障碍的学生看作具有意识、感情和潜能的人具有和他人同等价值和尊严的人充分地信任和尊重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长处、让他们承担一部分班级工作。学生会因为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而信任自己他们往往会按照教师所期待的目标来塑造自己。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的价值恰好有怀疑、在家又觉得不受尊重的学生他们会因为受到老师的尊重而获得价值感。其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待有品行障碍的学生要注意把握"分寸"其言语、举止要能最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效果。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出格"的行为此时教师采取一些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如注视、否定性手势、身体接触等来表达对学生的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尽量避免与学生正面交锋使问题扩大待事情过后再找机会与之论理。再次在与有品行障碍的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必须了解其特性以真势的感情对待他们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相处环境减少学生的敌对情绪从而有利于找出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例如课后不时地找他们谈谈心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帮助并向他们传递爱的信息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自然地表达其心理动态。
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
  总之教师对待有品行障碍的学生应尊重他们注意表扬他们的长处加强其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慢慢地引导到学习上来。

  2、指导学生合理疏散不良情绪。具有情绪障碍的学生对于喜怒哀乐的感受通常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消极情绪时那种动辄给予压制、白眼或不理睬的消极做法是不明智的。教师应尽可能让他们不受压抑地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所以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合理疏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倾诉、转移和移情便是合理疏泄情绪的良好途径。

  倾诉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应让他们将心中的感受告诉老师或他人以得到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即使是在学生的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作为教师也要听下去待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之细作理论。

  转移当学生遭遇冲突或挫折时教师指导他们分散注意力不让他们沉浸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中尽快让他们去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

  移情当学生和别人发生矛盾产生不满、敌对、嫉妒等强烈情绪时教师不妨让他们调换一下角色来个心理换位想一想假如我是对方该怎么办就容易理解对方的做法从而改变学生原有的看法减轻消极情绪。

  3、完善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或自卑、孤僻、胆怯等行为特点他们缺乏帮助、关心、抚慰、同情等亲社会性行为在群体交往过程中容易被同伴忽视。因此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正确处理好伙伴关系学会交往、学会关心、学会帮助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首先教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表现出积极情感态度的行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他们;在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时候允许他们为自己的错误申辩而不一味地呵斥冷静分析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坚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这种方式以使学生被视为独立的个体而受到尊重和鼓励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都较好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也完善得较快。

  其次在学生群体交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这一特殊角色为那些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例如针对具有自卑、自怯、孤僻等心理的学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为他们提供证明自己和评价他人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表现自我克服自卑、胆怯等心理。又如针对那些有自我中心倾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主持一些集体活动通过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过程使之明白自己力量是有限的任何成功都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以及他人的帮助进而学会正确的反馈方式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为。总之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帮助、关心别人的行为方式是帮助学生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