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1200字

admin2023-01-14 16:10:16.0读书笔记219

  当你犯下了一个错误,或许,你要用毕生去弥补。——题记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所著,他出生于1965年的阿富汗,经历了这个国家的一系列动荡。因此这本书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一系列历史事件,阿富汗君主制被推翻、苏联入侵、阿富汗难民逃往美国和巴基斯坦、911事件等。总的来说,这本书中包含了爱、愧疚、赎罪、战争……

  十二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同长大情同手足,但身份社会阶层性格等诸多因素也注定他们会经历不同的人生,他们的关系也会备受考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他们的关系遇到了转折点。阿米尔赢得了风筝比赛的冠军,哈桑去帮他追那只他们最后击败的风筝。然而哈桑找到风筝后却在一处小巷被阿塞夫等三个男孩欺负凌辱。阿米尔那时就在巷口的拐角处,可懦弱恐惧使他并没有去救哈桑。那时哈桑其实看见了阿米尔就站在那里无动于衷的看着,但他并没有埋怨他,仍然每天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为阿米尔做饭叠衣。
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则饱受煎熬,自责痛苦使他无法面对哈桑。“我希望他会报复我,破门而入,将我臭骂一顿——这样事情会变得容易一些,变得好一些。但他没有做……”“我希望他还击。我希望他满足我的愿望,好好惩罚我,这样我晚上就能睡着了。也许到时候事情就会回到我们以前那个样子。但哈桑纹丝不动,任由我一次又一次扔他。”

  在阿米尔十三岁生日时,他设计诬陷哈桑偷了他的手表与钱。当众人对质时,哈桑却又一次救了他,承认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罪名。此事之后,哈桑和父亲离开了阿米尔一家。

  后来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和父亲离开家园去往美国生活。在阿米尔三十八岁时,他突然得知哈桑夫妇被塔利班士兵杀害,他们的儿子被带到在某家孤儿院里,处境并不安全。并被告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时之间他无法接受巨大的冲击。

  为了赎罪,弥补自己的过错,阿米尔再度踏上离开二十多年的故乡。去带回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子索拉博。经历许多挫折磨难,阿米尔最终成功带回了索拉博。在书的结尾,他对索拉博说出哈桑曾对自己说过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他们一同追赶着风筝,一如多年前的哈桑与阿米尔。

  书中有一处伏笔耐人寻味。阿米尔的父亲曾告诉过他:“没有比盗窃更十恶不赦的事情了。”阿米尔记下了,在生日会上便是以盗窃的罪名诬陷哈桑。哈桑没有盗窃,他却“窃取”了哈桑为人处世的尊严与清白。

  书中的父子关系也令我印象深刻。阿米尔的父亲勇敢激烈、热情好客、注重荣誉、忠于传统、保护弱小。而阿米尔的性格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失血过多离世,从小缺少母爱。加之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对他的爱没有表露,或者说不太直接,所以他年幼就胆小懦弱,喜欢写作,有时候也欺软怕硬。令儿时的阿米尔感到悲伤的是:自己创作的第一篇小说爸爸却不以为意。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赞誉和表扬,也曾因父亲对哈桑的关照嫉妒哈桑。但他的父亲是爱他的——带他去野餐、教他踢足球、送他酷炫的生日礼物、接送他上下学……还有父亲不喜欢儿子怯懦的性格,却不知道如何去引导,亦或是阿米尔让他想到了自己对妻子的背叛,无法直面自己的过错,加深了他对儿子的疏离。种种原因,使得这对父子之间始终有一道隔阂。

  译者李继宏说:“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的,他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去追寻自己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反应了人们生活的许多主题,人性的本质与救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