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梁晓声人世间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1-12 15:09:32.0读后感638

  断断续续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梁晓声先生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不得不赞叹,真是一部鸿篇巨著。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小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命运沉浮纪实,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和婚姻观的认识,确实精准而深刻。想说的太多,但自己才疏学浅,写点感受吧,怕自己的认识太过肤浅,糟蹋了这部作品,不写点又觉得无法表达心中的敬仰和热爱,就当是对名家致敬吧,我手写我心,让浅薄的认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泻于手底下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是这兄妹三个和我们兄妹三个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最牵挂的就是书中兄妹三人的命运了,就从人物随便说说吧!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书籍成为了违禁品,可是他们的家却成了几个有志青年心灵的避风港。可以看书,自由地畅谈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下,才使得从这里走出去的几个青年,思想独立,光芒四射。周秉义作为党的一名干部,他有政治头脑,更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官清正廉洁,心系百姓,连中纪委的工作人员都感叹为官25年,每一页都历史清白,这样的官员真是凤毛麟角。是呀!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权利真是个好东西,往往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对自己或他人带来利益,可是周秉义偏偏连自己的至亲都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帮助过,却为了老百姓的生计日夜操劳。多伟大的人格,这不仅源于他说的要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也源于家庭教育的熏陶,和他源自内心地想做一个好干部的初心。他的豁达和宠辱不惊的性格,更令人喜欢,当媒体借侄女的事摸黑他时,他忙着锻练,一笑置之,当纪委考察他是,他风轻云淡,泰然处之,这份怡然自得,不仅在于他对自己工作的心明如镜,也源于生性中本来的豁达。
人世间
  妹妹周蓉更优秀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她内心纯粹,思想独立,有知识女性的敏锐和智慧。勇于追求爱情,当年少的她爱上右派诗人冯化成时,她宁愿断绝父女关系也要追寻冯化成上山下乡,插队到贵州山区。在贫困的日子里她一边做教师一边继续学习,后来进去了北大学习,婚姻真说不准,多少爱人可以共苦,却并不能同甘,也许是苦难中,人更想要报团取暖,在爱情中汲取力量去面对苦难。而当日子过得顺利,就开始滋长一种补偿心理,不考虑另一半的心理感受,放松自己。冯化成返回北京后开始追名逐利,放任自由的时候,这段婚姻也自然而然走到了终点。离婚后的周蓉带着女儿回到A成,成为了大学里最年轻的副教授。此刻的她也需要一个精神停靠的港湾,我总觉得是作者对她的偏爱,在三十九岁的时候,又和一直等待她的蔡晓光,走到了一起。对于蔡晓光来说,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几十年对爱情的执着总算有份慰藉,对周蓉来说即是一种报答,更是一种理性的原则。一般而言,这种过尽千帆后的理性结合的婚姻,往往更成熟,更幸福。后来的周蓉因为女儿只身赴法国,在法国一待就是十二年。为了生计做导游更将一个中国女性的坚韧表现的淋漓尽致。回国后和蔡晓光终于不再分离,他们的爱情也许是从回国后才开始的,始于颜值,忠于才华。在蔡晓光的眼里,周蓉是女神一样的存在,可以给她灵感和启迪,就算倾其所有,也要护她周全。但周蓉又怎么能是一个可以闲的下来的人呢?在百舸争流的就业大潮中,周蓉听从了蔡晓光的建议,调整自己,认清现实后到一所民办中学任教。有些人就是有能力将苦难变成财富,退休后的她,把经历酿成了小说。从始至终她都是人间清醒的存在,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坚守的又是什么,老周家血脉里的骨气没有丢过,读书人精神的洁癖一直保留。

  相比于哥哥姐姐,周秉昆的人生仅仅社会变迁中是最底层的老百姓的一员。他有普通人为生计奔波的苦恼,承受过社会变迁中的阵痛,有普通人对亲人朋友的情深义重,也有普通人对社会最朴素的认识。他是父母口中的“老疙瘩”,生不逢时,并没有机会读更多的书,但幸运的是他有爱读书的哥哥姐姐,在他们的熏陶中,不知不觉接受了知识的洗礼。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仅仅是一名“小看客”但有对善良最起码的认识。对于爱情他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底层百姓的爱情,最热烈也最平凡,他和郑娟的结合即是男女间彼此的吸引,更有苦难中对温暖的渴望。郑娟在生活无依时,周秉昆偷偷当了家里祖传的玉镯,对郑娟帮衬。在秉昆母亲因病昏迷中,郑娟不顾流言蜚语,毅然帮忙。她们都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对方身边。秉昆也许不算多么有出息,但作为儿子,他一直照顾父母;作为丈夫,他无论什么时候都坚定地站在妻子身边;作为父亲,他待养子如亲生;作为弟弟,他默默关心哥姐;作为朋友,他豁达大方。我想兄妹三人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光是继承了父亲的纯朴和坚韧,更是书籍给了他们做人的智慧和思想的指引。

  《人世间》这部书思想内涵太过丰富,我所见的也不过冰山一角,今天就仅从人物方面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又一次穿行在“人世间”,通过写点文字,似乎对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算受益匪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