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在梁庄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1-08 15:13:07.0读后感369

  梁庄的故事,出书于2012年,至今已过十年。梁庄作为现代中国中原农村的典型代表,一直生活在无数的喘息里,很累,十年前的故事,也大都在今天的中国上演。

  一种复杂的乡村具象,在深刻地揭示、浓缩、叠加、推到特殊的“展览馆”,乃至“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所引发的觉醒、反思、行动、改变,在今天依然乏善可陈。文学的力量在哪里?软弱的文字已经陈旧无言,倔强的文字依然在呐喊着唤醒。

  期间想起日本的电影《无人知晓》,令人心绪悱恻抑郁,悲苦而不能排遣。公映后唤醒整个日本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之后就是国家措施与制度的重新拟定,行动意图要达成再无另一部《无人知晓》。这就是一部伟大电影的力量!

  当下,中国的良知文人,或统称文化界的良心,包括本书的作者梁鸿,在叙事的故乡,怀着复杂的情绪,在一种形似漩涡、无穷幻转、沉郁的环境色彩里,试图找出分解的方法,怎样蓝,怎样绿和红,然而她让我看到的画面,是她无奈看到被漩涡卷走试图分解的一切,其中一大缘由就是今天人性社会中好难治愈的沉疴。

  中国的农村,在近代和现代,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沉重的话题,沉重的语境。
中国在梁庄
  乡村的蜕变,也总是一种跌宕起伏,在各种易变的大坏境下,有时稍稍变好,有时很快变坏,包括乡村的人情与人性。人是大自然造就的生物,没有人不受到环境的影响。

  我曾经带着对老家山村的依恋,到达世界上几乎任何文明国度,回返后夹带稍许不适。昨天的乡村是清洁的道路,公共厕所散发香氛,马桶擦拭光亮,到处配备手纸、洗手液。任何公共停车区,最好的地段,专门提供给残障人士使用。

  今天的乡村却无比混乱、拥挤、甚至肮脏,道路崎岖坑洼,散布着各种杂物,痰迹,鸡鸭狗儿的粪便。前不久刚刚解决了自来水入户,但水质污浊,要先烧开放凉、沉淀了一底杂质后,才能再烧开了饮用。过滤器人人都用不起,滤芯会很快糊住。

  村庄四周,山不像山,川不像川,渊不像渊。而昨天我在台湾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而当年浩浩荡荡的土地战争,却需要了依靠了这普天之下的农村百姓,赶走了腐败的蒋家王朝。当年庄严的承诺,一直等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兑现。假如,当然世界没有假如,从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开始,完全按照刘邓路线治理江山,后面中国履历上没有大跃进,没有人民公社,没有十年浩劫与动乱,或许今天的中国,早已消除了城乡差别,而乡村只是一个美好生活的概念。

  邓公曾说的道理很直白:不管你是什么主义,你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就是好主义。而好的制度,必然有好的生产力。

  中国农村从封建社会走到今天,小农意识依然盛行,历来不乏靠攀援政治上位的东西,在今天的体系下,个个赚的盆满钵满,高高在上,阴阳变态,祸乱国家。如果制度蜕变为一池清水,他们就不能浑水摸鱼,而能人治世,倡信德行,是中国实现农村现代化,新农村要有新制度的用人之本。

  书中回望了过去和现在,对未来也不乏美好的期许,一心一意渴望农村,被新生活而改变,但真的到来了新生活,又习俗性的遭遇不适:高速公路刚开通的时候,不少村民为寻方便,将路边的铁丝网剪出一个大洞,好穿过它在公路上骑车、走路。直到出现很多意外事故,这类“蠢事”才逐渐消停。那似乎成为一个隐喻,现代都市文明理直气壮地闯入农村乡土文明,而结局必然是后者的溃不成军。

  梁鸿的后现代守护乡村,也让我感到极大的共鸣。

  她写道:什么叫城市化?住在大城市就叫城市化生活?我认为,城市化首先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就业、收入方式的城市化才叫城市化。能用抽水马桶,能洗澡,出门能用车,这是城市化。我去韩国考察,韩国的大部分教授都住在城市郊区,但是各种生活条件特别齐备,这也是城市化。如果城里人所能享受的现代文明成果,农民能享受到,并且按照新的组织理念,靠专业合作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城市化。在穰县,我们提出四级城镇体制,充分发展乡、镇的作用,在乡村打造贸易集中地,它的繁华程度不亚于城市,到一定程度就有点像国外的小城市。另外,以原有的民间集市为中心,形成几个村的物资流通地,发挥镇的功能。

  到此我已经展望到新农村变迁后的崭新光影。如果说参照美国的农村乡建太遥远,那就参照台湾的乡建,毕竟在一种传统文化雷同的情势下极易比对。国家派出有情怀的官员,到台地依样学样,或比着葫芦画瓢,毕竟那些现成的,也都经过了历年探索,才形成今天有用的经验。不仅要学如何规划乡村、保护乡村,还要学习乡村传统如何传承,到官员如何以身示范。学台湾没有什么放不下的,鼓是鼓锣是锣。在那里谦恭真诚,就会找回失去的时间。台湾与我们毕竟同种同族同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