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心得800字

admin2023-01-06 15:11:15.0读书心得207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论语》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论语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内容完全不同。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的是:“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内容深奥博大,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习得精髓,主要是唤醒我们对国学的热爱,对历史的认知,这些真理性的解读,两千多年前老祖先已经告诉我们,用国学指导和影响我们去正确的生活和工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