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读后感900字

admin2022-12-27 15:01:45.0读后感520

  暑假王红梅导师为我们购买了一套关于作业设计类书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这本书,我被书名中“基于心理机制”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自从“双减”政策以来,老师都积极响应,加大力度投入作业设计,力争减负不减质,还学生自主活动时间。

  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老师们几乎每天都会布置作业,但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了吗?理想的作业行为除了完成和正确外,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是对老师的灵魂拷问。是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比作业的完成和正确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作业的主动投入。通过作业巩固知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主动钻研、敢担责等科学精神,形成助力终生发展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
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
  如何设计出“有意义的作业”,书中指出作业设计时要关注学生兴趣,结合生活情景常识;要关注思维发展,注意开放题、一题多解等的练习并做到练、讲、评一体化;关注学习心理机制,激发内驱力。既做到夯实基础,又力求适度拓展;既开拓学生思维,又培养基于学习材料本身长久的兴趣等。

  关于“分层作业”,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定要遇到不同的学生。面对学生的差异,老师都会通过分层作业来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反思自我,发现分层作业忽视了心理机制,分层只是浮于表面的机械分层,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带给了学困生标签化的不良效应。本书指出分层作业的设计要为低水平的学生设置更有趣味和生活化的作业,呵护自尊、激发自信、激起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为高水平的学生设置更有开放性、挑战性、高阶思维水平的作业,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只有当分层不再是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分等,而是作为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挑战的时候,分层才能产生其价值和意义。”。

  “作业评价”不能一味追求“正确率”,而忽视学生在作业中闪现的思维火花。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是催生学生认知反省、加深思维的重要载体。得到肯定是学生重要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认同是学生做的更好的重要动力。

  作业设计应基于学生的心理机制,作业设计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学习和摸索的路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