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读后感5000字

admin2022-12-17 18:43:10.0读后感300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给生命添彩,可充实自我,改变气质;读书就是给思想装上翅膀,使格局拓宽,志存高远。——题记

  近期,再读《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一杯清茶,一册书卷,或细品慢酌,或跳脱浏览,或回环复现……徜徉书海,独品“惊喜于心,佩服在怀”的愉悦。掩卷时连连慨叹刘艳玲老师“苔米小如花,绽放胜牡丹”的坚定教育路。

  《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的内容里饱含的一个个教学札记,像一道道岁月清泉,激起我强烈的分享之心,虽粗笔糙文,相信也盖不住书中的精华!

  《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书写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多年,有的地方依然成效不明显,依然有相当部分教师对“课改”不适应,依然有少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科未进“课改”状态,或者只是换汤不换药地改变了一些教学形式与方法。这些现象恰恰说明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教育革命。其重要性不只表现在改革范围涉及课程的设置、结构与内容、教材编写与评价、教学结构与实施、师资培训与管理等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不只表现在其破旧立新之浩大声势遍及全国城乡,触及到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者、教育官员乃至全体中小学生。更突出的是,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全国上下各级教育领导、教科研人员和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必须更新,在教学思想上必须转变,在教学观点上必须重组,在教学过程上必须重新构建,在教学评价上必须推陈出新。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艳玲,中学教师、曾任校长、区教体局业务副局长、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兼语文教研员等职,安阳市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把教坛耕耘33载,贯以“勤学、勤思、勤践”自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的经验编撰了着力解决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两个层面的问题:一、增强思考教学理念的意识;二、提升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策略的能力。本书用简洁易懂、条理清晰、朴实真切的语言阐述了提高教学实效性之36策略、教学策略源于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三大板块的内容,构建了“理念——策略——实践”循环往复的探究链,给不同读者不同视觉的收获。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收获和感触。

  徜徉书海间,收获字行中

  惊讶!惊讶!惊起心澜荡漾!竟然有这样一本书,全部出自一位基础教研员之手,且书写的都是教研一线工作的滴滴滴滴,内心有许多期待,期待能解决我心中许许多多的问好:如一年级拼音是全镇的软肋,该如何攻破?老师们提出的:长课文无休止的缠绕该如何教他们快刀斩乱麻?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该怎样提高?有没有一个支点,能洗涤作文通病等问题。读着,读着,越往后翻动,越感觉有种海滩拾贝的滋味,行行走走间,时而发现一颗独特的海螺、时而获取一块精美的石头、时而能欣赏到蹦跳的鱼儿……每一篇都给人惊喜的收获和触动。

  策略启蒙——拼音“三个要”和语感

  我是个搬运工,读前面部分时,鉴于执教一年级的教师大多是新入职或年龄较长的教师,我把刘老师“量体裁衣,因人而文”开出的第一个策略投入实践中。是啊,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学门,年龄幼小的特点加上对拼音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系统的拼音教学对他们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学习环节。为了尽快帮助学生掌握拼音,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爱上学校生活。刘艳玲老师总结提炼的“三个要”——“教师第一要有亲和力,第二教学方法要有趣,第三学习中要鼓励”,语言简洁明了,详略恰如其分,信手拈来,就能运用于课堂实践。每一个策略都是良方妙药啊!
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
  开学时,因农村教师紧缺,很多乡村学校都冒险让实习生掌门主科,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在一次检查工作中,我深入学校,一位实习生向我求教教拼音的方法,我把刘老师的“三个要”传达给她,并到课堂去示范。也许是学生不适应新老师,亦或是最后一节课精神不佳的原因,我一开始的示范是失败的,学生投向我的眼神呆疑、动作缺活力,回答问题稀稀拉拉。当我运用“三个要”的窍门时,学生得到鼓励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故事激趣法,把课堂的质量和效果推向最高点。“柳暗花明”的转折,让我尝到书中的第一颗“糖”,那一节课之后,我最迫切的是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36策略》,那份见缝插针的热爱,着实令我惊叹。多读多听多鼓励,多给学生同伴互助,许多学习目标就会琴瑟和鸣,整个课堂也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阅读行文间,突然发现刘老师既是心理专家,还是知识渊博的才女。“对他人态度的敏感是任何人都与生俱来的,儿童更为敏感。所以教师的亲和力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它,拼音教学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学生亲师信道。”接着陈述:“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随后开出有趣的教学方法:故事激趣、儿歌记忆、游戏巩固。最后是学习中多鼓励。”看,每一篇文章都是简单勾勒,简洁表达,层次分明,方法简单易行。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教师教学的“宝典”,疑难问题随手翻阅,浅显易懂的窍门立即解决问题,该是教师最期盼最喜欢的工作指南了。

  高效策略——长课文教学之道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精讲细教特别棘手,教师“满堂灌”,学生“吃不饱”的现状急需调整,许多困惑凌乱无绪,如“长课文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训练点从哪里下手?怎么迁移到具体的生活中……老师们无法从“乱麻”中抽身,只有在观望求教、等待,所以,每次开会前后、恰逢改卷期间、遇到活动中场休息环节,总有三五成群的老师议论:工作多,任务重,课改后的课文变得那么长,五节课都教不完里面的内容!一个个教来教去愁断肠的模样。那到底长课文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才能把基础知识讲到位、迁移运用获得积累、阅读方法恰当渗透呢?

  刘艳玲老师给出“长课文读通、一读就懂不要讲、留白实现长课文短教等策略。”她以课堂为探索基地,着力研究长课文短教策略——允许课文留白。在教学案例《新型玻璃》中,她对这节课进行分析,老师长文短教,抓住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字词教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抓住课文的脉络——画出五种新型玻璃,通过制表格、填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提出想学习的内容,自读、互读,读出自己的理解;长文短教,教学中有留白——在部分内容的重点学习中教给方法,其他内容作为学习中的“留白”。而这些“留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的虚实相衬,也是教育的大智慧。

  高效策略助力棒——朗读

  朗读是学生初涉语文知识的窗口,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好载体,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而带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更是能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在情操上得到陶冶,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探寻好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能量和养分,充实自身的语文内涵。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在高水平的教学下,学生的朗读和语文素质才够再上一一个台阶。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时机常常被机械的分析和无尽的讲解取代。

  依然记得2020年秋,教研室姜树英副主任下乡到永福小学调研听课。听课时,当她发现教师对朗读的要求太低,学生唱读、喊读情况严重,她立即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课题到文章进行高效引导,学生的朗读水平骤然提升,赢得在场老师们的赞赏和钦佩。

  无独有偶,现在看刘艳玲老师的书,发现她在朗读问题上也是高度重视。她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朗读指导上,她强调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就会像唱歌一样定好“欢快、悲伤”等基调,在心理上给朗读课文做了定调准备,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寻找激情点,有意识思考该怎样读好文中的重点段、重点句或重点词;特别强调要鼓励学生积极性提高朗读热情,在技巧和引导上着重指引。

  高效策略源于教学理念思考和实践

  刘艳玲老师通过对课改过程中新旧交替、杂糅的2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小学语文新教学理念对小语文课改的引领和指导,对老师们教学行为的规整和提升,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和教研员的必有之路。她一语中的,指出“记问之师不足以为师”的呼声,直生生地刺痛固步自封、裹足不肯改变的“自足派”,撼动旧习难改的“新瓶装旧酒,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课堂。鉴于此,老师们在教学上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不得不在审视中对教学理念进行思考,不得不用理论指导、引领、提升教学实践行为。如此,老师们的课堂才会有“源头活水”,才会迸发出教学长创新的智慧火花,使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相依随,相融合,相包容,相统一。

  基于以上的思考,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中心,课堂惜时增效,课外资源绿色滋养),形成大课堂的教学格局。通过语文的建构,使学生更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下快速、健康成长。那么,课堂高效推进的观点有哪些呢:

  1.学习“课标”,明确目标。

  2.改变教学思路由教学变成学教,把课堂还给学生。

  3.研读文本,提高阅读教学功效。

  4.课堂上,教师可以主要讲这些:

  (1)讲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

  (2)讲在学生体验不到时;

  (3)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

  (4)讲在品析重点词语时;

  (5)以学生为主体,也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6)……

  以上的理念,在深入思考、分析后,通过确确实实的实践,列举了10个“教学设计案例”和8节说课。同时,用丰富翔实、具体生动的课例,积极把理念运用于教学中,引导老师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将理念与教学互促互进的实践成果进行具体分析与深层解读。这点点滴滴、处处行行都体现刘艳玲老师和自己团队在课改中,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既重视教学理念的观点性、理想性,又重视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持续性。一切的成果,皆是坚持实验,坚持改革,坚持一线的“手持青秧”,才换来累累硕果的好收成。

  读一本书,品一段人生。刘老师平凡如我,却用坚守谱写教师不凡的传承和坚守。感谢您的默默奉献,让我们能站在您的智慧前端,解除教学实践中缠缠绕绕的困惑,让我们轻松登上山顶,收览学科江河全貌,快速向彼岸行进。

  精神获指引,苔米愿盛开

  对刘老师用平凡书写自己独特价值的人生,我想到的是“苔米花开,清香自来”的高雅和艳羡。沉思间,叹息往日怎可因“知宇宙之渺,感自身之微”而随波逐流、碌碌无为,闲游人间!回味过往采撷的快乐如七彩泡泡,绚丽而短暂,随着记忆而消散。对比中,我更喜欢刘老师的活法——荣誉满怀,最得意的却是30多年未脱离讲台的坚守,正是这样一段漫长时日中不懈的追求和历尽坎坷的磨练,才造就了她恒以“勤学、勤思、勤践”自勉的情操,才有了“耕耘于教研垄亩之间,收获于杏坛咫尺内外”的心血之作,才有了“以道应物,道无穷而物有尽”的突破,才拥有这恒久的能点亮更多教育者世界的“神灯”之光!

  也许是同为教研员的不期而遇,又或者是志同道合的氤氲熏染,读完整本书后,我深深佩服刘老师学识和素养,更欣赏她扎根一线,努力实践、善于思考、精于提炼,勤于动笔的“老黄牛”精神。在她身上,我看到忙碌的幸福,听到默默付出的快乐,感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和自在,当教研员能如此,夫复何求!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要做一位持梦前行者,向前,再向前,在所属的教坛间勤恳耕耘,让每一寸地方都成为百花园,结出美好的果实,给更多的学生,更多的老师,送去一份香甜!

  感恩遇见刘艳玲们用平凡人生谱写的佳作!你们是盛开的牡丹,滋养着、召唤着无数的苔米努力绽放,从四面八方吹响学高为师的旋律——让苔米热情盛开,谱写平凡的赞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