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1-30 18:30:29.0读后感371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巨人三传》中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新时代作家中,新疆的女作家李娟,用鲜活灵动的语言,细腻、明亮的笔调,乐观的精神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散文力作《遥远的向日葵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冲击力。2018年8月11日,该书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土地对人的价值

  作品中遥远的“向日葵地”坐落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李娟的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一片贫瘠土地,用以种植向日葵获取微薄的生活支出。这块土地,极其贫瘠,戈壁常年干旱缺水,四季风沙,对人类居住是个比较大的考验,更不用说种植农作物,但是,选择在哪里生存是不由人自己决定的。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下,李娟一家(妈妈,外婆),包括两条狗、养的几只鸡,都充满了明亮的色彩。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成长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书中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当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希冀与执著,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与其说李娟书写的是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歉收或丰收,不如说书写的是人们熟视无睹的金色向日葵之外的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以及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为了生活,每一年的播种和丰收都是一个等待、隐忍、艰辛劳碌的过程,然而支持这里的人们走下去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梦想。阿勒泰戈壁草原农民的生活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不做作、无野心、不模仿、不编造,笔下永远是自己全身心感受到的事情。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说:“我至今仍有耕种的梦想。但仅仅只是梦想,无法付诸现实。于是我又渴望有一个靠近大地的小院子。哪怕只有两分地,只种着几棵辣椒番茄、几行韭菜,只养着一只猫、两只鸡,只有两间小房,一桌一椅一床、一口锅、一只碗——那将是比一整个王国还要完整的世界。”

  可是现实中的她,“衣服塞满衣柜,碗筷堆满水池。琐事缠身,烦恼迭起,终日焦灼。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感到还没做好准备,结束每件事情后仍患得患失。”她把这一切归结于缺少一小块土地,一段恰当的缘分,归根到底,就是缺少内心中的淡然和沉静。事实上,这种平静便是很多人想要的世外生活,想要原生态的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

  在以农耕为传统生活的中国农民,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全部,是根,是命,是舍不掉的骨子里的爱。土地给予了人类活下去的全部力量,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源于基因的互动互爱。

  土地和扎根土地的人,是永恒的创作源泉,所以,我们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容易获得连接心灵链条的原因。

  艰辛生活中的小确幸

  李娟是在阿尔泰生活的汉人,与哈萨克人一起在天山一带放牧,对那里的生活了如指掌。多年与新疆人相濡以沫,新疆成了她的精神故乡。阿勒泰的一草一木始终印刻在李娟的心里,成为她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在不断挖掘的过程中,成就了一位作家对于生活喜怒哀乐的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过程。

  李娟说,如果“向日葵”是个人的话,它是隐忍而现实的人。虽然新疆阿勒泰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日照条件以及广袤的荒野,但是对于这里的农民来说,种植向日葵仍然是一件辛苦的劳动。在普通人看来,向日葵有着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关。然而,李娟说:“它们远不只有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她的作品都是日常的记录,阿拉泰这片神奇的土地既广袤粗野又细腻柔情,那些文字也如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沁人心脾。她笔下的人物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都有趣得很,流动着迥别汉俗的美的风韵,真的漂亮极了。比如外婆的守候与离世,妈妈的向日葵地,叔叔与妈妈的生活,家里其它成员:狗,猫,鸡,鸭,兔,还有搬迁时的蒙古包,生活琐碎,一件件叠加成平常人家。描写质朴,细腻,画面代入感极强,仿佛随作者走进新疆,与她生活在一起。

  书中提到,播种时,“我妈和我叔叔两人用铁锨不停翻动种子,使之均匀沾染红色的农药汁液。我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整夜默默无语,整夜紧张又漫长。”向日葵地缺水是成活的最大难题,“轮到我家用水时常常已经到了半夜。我妈整夜不敢睡觉,不时出门查看,提防水被下游截走。后来她干脆在水渠的闸门边铺了被褥露天过夜。”

  “接下来又病虫害不断,那片万亩葵花地无一幸免。田间地头堆满花花绿绿的农药瓶……直到八月,熬过病害和干旱的最后几十亩葵花顺利开完花,母亲才稍稍松口气。”

  天气问题、雨水多少、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为了生活,每一年的播种和丰收都是一个等待、隐忍、艰辛劳碌的过程,然而支持这里的人们走下去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梦想。

  沙漠中神出鬼没的“四脚蛇”;依偎在外婆脚边的可爱小狗赛虎;在阿勒泰上班时,母亲看望她时对她的关爱……她的故事非常朴实,读起来却令人感到幸福和温暖。这些温暖和幸福来源于劳动带给人们的满足感。

  每当向日葵收获时,母亲的喜悦溢于言表,而一旦干旱袭来,“我妈日夜忧心。她面对的不但是财产的损失,更是生命的消逝。亲眼看着一点点长成的生命,再亲眼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是耕种者千百年来共有的痛苦。”

  和种植向日葵一样,用爱、知足、智慧,将贫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充满欢乐和希望的,不止是李娟的母亲,也是我们这个勤劳民族每一个农民的特征。

  对于庄稼和庄稼汉的劳动,李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李娟的外祖父来自四川,童年时,她常常去四川,在郊外奔跑玩耍,看着农人侍弄庄稼。“比如(农人)用长柄胶勺把稀释的粪水浇在农作物根部,他给每一株植物均匀地浇一勺。那么多绿株,一行又一行。那么大一片田野,衬得他无比孤独,无比微弱。但他坚定地持续眼下单调的劳作。我猜他的心一定和千百年前的古人一样平静。我永远缺乏这样的平静。”

  文字的冲击力

  “阿勒泰的葵花比阿尔勒的葵花更其炽烈”“最亲的亲人和最亲的家畜都是家人”“北疆大地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生活场景”,这些诗意的表达都可以在书中去找到。她善于以景喻情,看似轻描淡写的散文,实则包含了对生活通透的智慧。在她的字里行间,最为触动你心灵的便是这样一种感觉:“保持你的纯洁,不要被世界污染了。”

  看完李娟的书,你会感到,她的很多文字不仅靠大脑思考、用笔写出,更要用脚“写”才行——她笔下的土地是她用脚丈量过的,她笔下的生活是她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看似轻描淡写的散文,实则包含了对生活通透的智慧。

  作者笔下的阿勒泰永远带着一种细水长流的韵味,就像她自己说的:“我的写作就是一种水满了溢出来的感觉,更多的时候,好像不是在创作文字,而是跟随文字摸索前行。”书中语言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生活的苦与乐,人性的坚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都能在文字中找到,以纯真善良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会还你一份宁静与美好。

  这是一本关于大地的书。关于万物的,关于消失和永不消失的,尤其关于人的——人的意愿与人的豪情,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的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