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2-11-29 19:18:28.0读后感438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的作者是特级教师闫学。本书自2015年出版之后,先后重印了九次之多,这是一本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著作。关于阅读,闫学老师最有发言权,她的专业成长就是通过阅读一步步坚实地走到今天。

  闫学的知名著作几乎都与阅读有关,比如最著名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等。她的著作浸润书香,博采众长,翻阅之后视野大开。她还是《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06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之一。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封底有一段话道出了教育专业成长与阅读的紧密关系:

  “这本书,只不过借助了阅读这一个维度,来探讨了生命成长的多种可能,并试图揭示期中某些隐秘的关系。如果读完这本书的教师朋友能最终明白,我其实谈的不是阅读,那我写作这本书的岁月就多了额外的欢喜。”

  阅读不仅能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还真能让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充满各种可能性。关于这一点,我借助学者张文质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一问题:“伟大的教师都是始终葆有童心的人,他的成长具有持久性,他总是能从最广泛的阅读中,不止息地形塑自己,由此他也才可能真正成为自己。”

  本书共有六辑,每一辑之间联系紧密又相互印证:我们通过每一辑的总标题就能发现阅读与专业成长的关系: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一线教师“越忙越要读书”,因为“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然而教师日常一定“不能只读教育书”;阅读之余,“怎样写读书随笔呢?”你要记住,“阅读与写作是美丽的双翼”。教师爱阅读,才能“让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阅读”。看看目录,你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

  我最喜欢第一辑中的这篇文章《阅读助教师实现精神突围》。闫学老师说:“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阅读是人生获得幸福的一种重要渠道。”“教育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这些观点,我很赞同。这包含了三重意思:阅读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必要的,它是人生获得幸福的一种重要渠道;教师的专业阅读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教师阅读要把时间花在经典著作的阅读上。文中还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教师的阅读不是只读教育类的书籍,而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目标,指向的是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我尤其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印证了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我反对那种带有目的性的功利化阅读。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
  《教师阅读地图》的作者魏智渊,在其著作中提到:“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只有围绕问题的阅读才真正能够改变实践。”这一观点,现在看来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围绕问题的阅读只是为了解决教育教育的实际问题,大多时候并不能真正改变实践。这方面闫学老师的观点就值得赞赏了。她在本书第四辑的第一篇文章《为什么不能只读教育书》中指出:“作为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上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致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一个没有做好足够‘准备’、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又何谈专业底气?”

  倘若教师仅仅是围绕问题去读书,就会造成教师知识容量不够,思维又得不到训练。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才去围绕问题阅读,势必造成教师捉襟见肘,忙碌不堪。阅读不只读教育书,各种书籍都可涉猎,博览群书,正所谓《礼记·中庸》中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没有博览,哪来的请教、思考、明辨,实践呢?

  闫学老师的著作不仅仅限于阅读,还有关于人生的思考,开卷有益,跟随闫学老师去亲近书籍,阅读经典,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臻完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美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以及我对阅读的认识,就闫学老师提出的“为什么不能只读教育书”谈谈我的思考与理解: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高中的初中部。我在教学楼四楼有一间书房,拥有各类书籍几千本。课余我会将这些图书借给学生阅读。特别是疫情在校期间,有次,我们在学校学习生活长达22天的时间。我将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搬到教室里,让学生阅读,有书读,学生用阅读抵御了想家之苦。其他班级的学生也纷纷前来我的书房借书,我敞开大门欢迎全校师生借书。

  简陋的书屋,普通的书架上堆满了学生可以阅读的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借到一本或多本自己喜欢的书。书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一束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阅读让我们在最艰苦的生活面前,获得了全所未有的勇气与力量。于是,阅读抵御孤独,阅读抵抗庸俗,阅读抵挡困难。

  关于读书作家毛姆曾说一句绝妙的话:“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我喜欢阅读,阅读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作为一名读书人,我坚决反对阅读的功利化,以及浅阅读。

  这种功利化阅读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教师不读书,就很难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顾准是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学者,然而顾准却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坚守自己思想,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典范。“顾准当年反复强调的法权主义、科学精神、民主主义、多元主义,隐含着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终于在21世纪的中国开始艰难复苏。”如果顾准当年采取功利化阅读的态度,他就绝对不能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我认为教师读书需要抛弃那种功利化阅读的心理,人除满足物质生活之外,更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来滋养心灵,而阅读就是一种养育心灵的最好途径。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在图书馆里,或者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本书。”如果我们一生能在书籍中旅行,我们会有职业倦怠么?如果学生痴迷书籍,会有厌学么?

  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阅读,无限接近真正的教育》一文,文中他写道:“阅读是一个人的事,同时通过相互唤醒、勉励,在阅读之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既有纯粹的欢乐、纯粹的美,又有我们所渴望的改变已经在心底发生,这种力量的汇聚,会使我们相信即使不是对未来充满欢欣,也绝不会轻易陷于绝望。”

  阅读让我们慢慢接近真正的教育,更让我们的内心对未来充满欢欣。于是阅读就是养心,养心如葵,心堤不溃!

  抱读为养,把一本本书养在心里,我们的心灵就会每天开一朵花来,在花开不败的日子里,品味生活的美好。自由阅读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书,让智慧之花开满心田,我们工作着,生活着也会如花般绽放。

  拒绝阅读的功利化,去阅读各种各样的好书吧!遇到好书犹如一次与哲人奇妙的偶遇,那种奇妙你不读是不会发现的,就像吃美食,味道无法传达!就像欣赏美景,妙不可言!就像呼吸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你却离不开它!

  去读各种各样的好书,把一本本书养育在心田里,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孕育一切美好!基于这种思考,我认为闫学老师的这本书《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值得推荐给教师们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