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200则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25 15:19:00.0读后感322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此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细细品味高老师的这些话,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真谛: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创造的,智慧不是别人给的,智慧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才能得来的。智慧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更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智慧的教师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健康成长。下面是这本书对我的一些启发。

  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教师有了爱,学校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师生成了朋友,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批评,都会把学生的心与你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在乎我,关心我”,从而爱屋及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就可能产生灵动的思维,创造的能力!
教育智慧200则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让我们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想让孩子喜欢上你,必须自己用心去与他们交流。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一旦孩子们体会到你传给他的这种感情,觉得你也像妈妈一样爱他。他们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

  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要博采众长。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如今的孩子,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有时孩子们向我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哑口无言”。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因为教师的丰富的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我们通过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将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的累积,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把握和信心。还要熟悉教材,这样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抓住学生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把握教育契机、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五、着重兴趣,立足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除了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叶圣陶先生说:“果真要养成他们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顺应他们的心情。”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倾听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读高老师的《教育的智慧200则》这本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阅读此书,它让我明白:一个拥有教学机智的教师,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生存与成长。让我感受着教育情境的丰富多彩,更深层地发现着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实践智慧,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在体验中开启我们的理解力和反思力。这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要点亮孩子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个孩子希望的灯,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我们需要用书籍的力量,点亮我们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位教师智慧的灯,点亮幸福,生活从此不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