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发现课程——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1-15 14:53:15.0读后感127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认为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中的理论,才是有生命的理论,也才会转化为改造现实世界的物质力量。”一位教育工作者如果时时记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那教育的种子肯定会茁壮成长。

  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基础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何才能使孩子们得到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科学的、高效的教育呢?怎样来提升我们教师的素养以及如何来塑造我们良好的品德形象等问题,都令我陷入沉思……通过《发现课程——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的阅读,让我对教育又重新燃起希望,同时引领着我进入了美丽的教育殿堂,那里充满着神奇,值得探索。有了思考和追求,就有了发现,然后再以“反刍”的态度与经验积累,去试图回答以上的诸种困惑。很庆幸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细细地去品味每节课背后的故事,去感受每一次精彩的演绎背后,隐含的真挚情感与专注投入,我被西湖人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教育情怀深深感染。
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
  书中的生动故事案例向我们详细解读了“接纳、赋权、支持”的教师行动主张在实践中如何落实,阐明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课程资源,以儿童的立场从“发现儿童”到“发现课程”,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课程资源和内容,以儿童的需求来审视课程价值,以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程实施,让儿童、课程与教师三者彼此联通,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关于“接纳、赋权、支持”的教师行动主张,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我们已经在接纳孩子和孩子的情绪这方面做得很好了。比如挑食是所有幼儿都会存在的问题,有的孩子就会把不喜欢的饭菜吐到地上,藏在角落里,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在面对一些事情上面,往往是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行动,去处理。在面对孩子不恰当做法的时候,我们应当多提醒引导,包括也要做到思考背后产生的原因,从而去理解接纳孩子。孩子成为了一个特有的情绪个体,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识,而不是在他人的批评,强制中改正自己。所以走近孩子,看见孩子,接纳孩子,借用冲突事件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和孩子连接关系。一旦孩子的个人情绪被接纳时,孩子就和我们靠近了。可以说接纳是处理关系的前提。

  孩子在可以真正接纳我们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分阶段的对孩子进行赋权,给予支持,老师和孩子因为融洽的关系从师生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现在作为乡镇幼儿园的园长,我正尝试着分阶段进行调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孩子发现属于自己的课程。赋权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要关注赋权前的“心理准备”、赋权时的“不完全放手”、赋权后的“持续关注”;所以我准备让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以前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感,不直接向幼儿提供要学习的技能,而是为幼儿提供运用技能的机会,积极鼓励、引导幼儿在生成性课程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产生过程,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环境刺激,在幼儿生成性活动开展时提供适宜的策略和要求,以促进幼儿更好更快的发展,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支持儿童的探究与表达。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种思想的补充,每一本书在读者的眼中总能发现自己,发现不一样,通过这种补充,我们的教育思想变得更加前卫和充实。通过发现自己,我们零散的经验和思考变得系统而有意义,通过这种不一样,我们的反思变得有方向,有方法。在看书的过程中,在反复咀嚼和深度思考中,我不断积累着教育经验,丰盈着专业素养,感受成长的脉动,立志做一个专注而幸福的儿童研究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