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8-12 16:28:42.0读后感487

  工作坊组织坊员暑假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第一次听到“课堂观察”这个名词很新奇。7月初某晚,淘宝购买一本,利用上午凉爽、安静的环境阅读本书进行深度学习。

  作为工作4年的教师,对于听、评课并不陌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听、评课是教研、也是教师成长必经过程,更是每个学校每周定期都在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

  沈毅和崔允漷主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分为4大部分:故事(案例)分享、问题解答、范式创新、课例研究。

  本书将课堂观察划分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4个维度以及准备、倾听、互动、自主等20个观察视角和68个具体观察点,这是全书最具创新意识和实践意义的内容。

  阅读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听、评课方法,又学到了观察点、评课标准、观察量表等新名词,我进一步意识到课堂观察的目的,当课堂结束时,我们在别人的课堂中能获得哪些启发?这才是听课最为根本的目的。对教师而言,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在听课的时候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成功经验;同时反观自己的课堂,充分认识到自己课堂的优、缺点,未来如何改进。

  阅读本书,我明白了课堂观察指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要求观察者(一般是听课教师)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研究方法、工作流程、团队合作。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的意义有三点: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点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读完本书,我思考未来教学我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出改变:

  一、做好听课前准备

  要做好听课的准备:听哪位老师的课,听什么科目?与授课教师进行课前沟通交流,对听课观察点与教学设计、学生活动等交换意见,帮助授课教师修订、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授课老师本节课想让学生知晓重、难点在哪里?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哎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教的?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问题为主线的脉络。

  只有把握学情,听课老师心中有数,做到有“备”而听。选择自己的课堂观察点和观察位置,做好记录,评课时用定量数据分析(e.g新课用时多久?小组合作活动用时多久等),真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授课老师、听课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二、听课要做好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做到全身心投入,要仔细观察思考。既要观察教师的教,又要观察学生的学,做到二者兼顾。观察教师对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巧妙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等。还要观察学生的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

  看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程度。对新教师的汇报课,重点观察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凸显、学生活动如何设计;对于教学能手的展示课,应抱着学习的态度着重观察其教学风格、教学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细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和自己真实的感受。

  三、听课观察点要多元化

  通过课堂的观察点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教师听完课后应该及时撰写本节课的心得,尤其优点,对自己课堂有何启发,后期教研可以开展同课异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可由别人的课堂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进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之前的听课大多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观察课堂,但本书中要求我们要从“学”的角度去观察课堂,观察学生学的表现、参与的情况,从而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有更深刻、更贴切的评价和反思。

  书中还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无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综合自己的日常的课堂教学,发现这“三无”的现象还有存在,说明了自己的课堂水平还有待提高。

  学无止境,学海无涯。通过阅读本书,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提高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思考能力,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关键。

  今后我应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课堂观察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要专业基本功,学习新理念,从而在听评课中,观察到位、评价有效、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整个教学流程的思考能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