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红与黑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1-08 14:29:55.0读后感395

  我阅读完整本书之后,不得不说《红与黑》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惆怅,久久无法排遣。玛蒂尔德膝上放着她已故心上人于连的头颅,想用自己的双手埋葬情人的头颅。德·雷纳夫人履行诺言,没有自寻短见。但于连死后三天,她拥吻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世。这是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于连,玛蒂尔德,德·雷纳夫人。小说中对三个人的情爱纠葛进行了特别细腻的刻画,而爱情却并不是贯穿小说的主线,小说一直围绕着主人公于连渴望发迹来展开的。正是于连的野心勃勃,和于连的爱情相交织,我读到了三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于连是小说的绝对主角,他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一生是极具矛盾色彩的一生。也正是因为矛盾性,使得于连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于连只是一个小木匠的小儿子,在那个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想搏斗的时代,于连的身份特别的卑微,是游离于政治之外的一类人。可是,他不甘平凡,野心勃勃。
红与黑
  从少年时代起,就抱定了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做过无数有关英雄伟人的美梦,幻想着自己像拿破仑那样,凭着身佩的长剑摆脱贫困卑微的地位,年三十立功于战场成为显赫的将军。梦想和渴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又是无情而冷酷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对于拿破仑的崇拜已经渐渐消失的一干二净,于连没有了上战场立军功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看到了另外一条出路——当教士。他自己对这也是清楚的认识:“在拿破仑统治之下,我会是一名军官;在未来的神甫当中,我将是一位主教。”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于连的野心与现实之间赤裸裸的矛盾冲突。但这并不是最戏剧的,最令人深思的是于连在实现通过当教士走向社会上层时的种种矛盾色彩。

  于连没有接受好友富凯提出的商业建议,毅然选择了当德·雷纳先生家的家庭教师。他对上层社会只有仇恨和厌恶,在他看来上层人士是满嘴的廉洁奉公,可自从掌握管理穷人财产的大权以来,自己的财产却是明显的地翻了两三番。于连清楚地知道上层社会的卑鄙与肮脏,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追求。正是这样的格格不入,于连在上层人士的眼中由于一股清流,与众不同,这为他吸引来了德·雷纳夫人的爱慕。

  德·雷纳夫人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是维里也当地可以说是最美的女性,众星捧月般的存在,所有男人在她眼里都是一样的存在。她认为他们言谈粗野、除了金钱地位和荣誉,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像穿靴戴帽一样天经地义。于连的存在,就是一群男人中不一样的一个,就这样,德·雷纳夫人沦陷了,于连成为了她的情人。于连也爱这个可爱的女人,可是他有用着远大的抱负,爱情与理想的矛盾使得在这段爱情中患得患失。而德·雷纳夫人,内心也是摇摆不定,她害怕这份可耻的爱情带来灾难,她若即若离。这一段爱情,在我看来本身就充满了矛盾色彩。一个是社会底层,一个是高雅贵妇,矛盾的本质就在于两个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离开了维里也,来到贝藏松。贝藏松是于连事业的一个起点,他在神学院里学会了不少,这对他而言,是跳入上层的绝好时机。他离开了贝藏松,来到了巴黎,做了德·拉摩尔的秘书。于连看不惯巴黎贵族的特权,看不惯餐桌上的末席地位,看不惯贵族的贪婪伪善,可是他却往里面钻,以极大的热忱帮侯爵处理事务,冒着生命危险帮贵族送情报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全是为了有机会成为人上人。真的很可悲!于连所做的一切全是在追求自己深深厌恶的,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与矛盾吗?更戏剧性的在我看来,是玛蒂尔德的存在。玛蒂尔德在巴黎,犹如德·雷纳夫人在维里也。于连和玛蒂尔德的爱情与上一段有着相似之处。那就随爱情中的女人认为于连的独特,是他们那个阶层所没有的,就这样产生了爱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