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这样教数学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11-01 14:36:22.0读后感609

  华应龙: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文章。

  与华特“神交”已多年了,与网络研讨,与专著阅读,与培训报告等等诸多方面受其熏陶,可以说自己的一路成长离不开华特这盏明灯的指引。

  10月份重拾华特的《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再次穿越时空之门向华特学习。豁然发现可能是教龄的递增、阅历的丰富、思考的深入等,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华特,还有自己,更有一批嗷嗷待哺、求知若渴的学生。

  一、教学慎思以生为本,确定学习内容

  书中有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以往自己备课的思考多局限于教材与教辅,多在思考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怎么去解决教材或教辅上的疑难杂症。却恰恰忽略了活生生的学生,自己的眼中是鲜少有学生的。这与华特提出的问题是高度吻合的。反观华特的每一节课例都是紧贴学生实际进行思考和设计的,他不仅高度关注到了教师的教,更是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所幸的是自己还稍有悟性,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提炼出了一套自己思考、设计教学的方式方法。基于学生的已知,着眼学生的未知,解析学生的困惑,攻克学生的障碍,累积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好学数学,用数学的思维教学生数学,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理念而设计的《亿以上数的写法及改写》、《认识百分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等均已深获同仁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我这样教数学
  二、教学互动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素养

  我很倾慕名师大家在台上与学生和谐的深层互动,他们的互动是那么的友好、深入与灵动,总是掌声与笑声不断。华老师的课堂亦是如此,我想这与其精心的设计、充分的预设、完全的尊重是密不可分的。

  透过华特的12节课例可以看出他课堂教学中的独特色彩与丰富而深刻的意蕴。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的核心地位,通过引人入胜的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

  当然我们也十分钦佩名师大家机智的教学语言。这是他们教学智慧的迸发,也是他们个人文化积累的体现,更是他们和谐师生关系的特写,华特的教学语言亦是如此。

  真佩服!真佩服!真佩服!不但知其然,还在想其所以然……

  哈哈,你和数学家华罗庚想到一起了,他就是想用这个比方告诉我们数学方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转化的思想……

  小括号就像我们穿在里面的衬衣,中括号就相当于我们笔挺的西服,那么你见到过有人穿件西服外面再套件衬衣吗?

  看来我们的数学表达也要像歌里唱的一样“该出手时就就出手”。

  简洁是数学永恒的追求。

  透过华特的教学语言可以看出,华特的评价语言没有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浮表评价上,他的评价语言恰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准把握的体现,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语言始终是在为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华特的教学语言是智慧的语言。

  三、教学训练以生为本,容错尽显人文

  知识传授,不再是华特教学的单一追求。他的课堂绝不刻意让学生单单掌握某个知识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侧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和学习参与。他的容错教育理念时刻在警醒着自己,不需要刻意地害怕错误,也无必要刻意地回避错误,恰如其分的利用错误,解决错误,才可能真正地解决后续出错的可能。与之相反,倘若我们“惧怕”错误,或不愿学生出错,总是或科学或艺术地规避这些错误,那么它一定会在后面的练习、作业或检测时集中暴露出来。因此课堂中的典型错误没让它暴露出来的话,反而是遗憾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给学生讲会了。正如华特所说:化错不是纠错,把差错倒过来,找到错中的对。简单来说就是:化错教学,长善救失,错着错着就对了!

  华特的精彩课堂让我们留恋,温暖的故事让我们赞叹,真实的感悟让我们共鸣……

  一课、一书、一报告难免涉猎面过窄,我不会只限于《我这样教数学》一书,我将继续广猎华特的专辑,继续在华特的引领下系统地深入学习。以生为本,为教育智者,在学习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