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阳光读后感700字
从未去过非洲,但是谈到坦桑尼亚,脑海中浮现的是成千上万的角马、斑马跨越草原,用脚步丈量着生命的序曲,一场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在心中震撼登场,哦,那是《狮子王》的开篇,是我梦想的地方。非洲的草原是金色的,非洲的阳光是金色的,金色是炙热的,热烈的,正如每一位援非志愿者,用他们先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非洲大地上散发着点点金光。
《金色阳光》引人入胜,王夕桐小朋友在学校从拿到书开始,就完全沉浸在袁非的世界中,在家也看得废寝忘食,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没有任何彩色精美绘图且又如此长篇幅的小说,这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们之后的聊天中,她告诉我这本书她已经来来回回翻阅了三遍,每一个情节都印在了心上。其中她最喜欢袁非改名字,大概女孩子对美好的事物都是共通的,抓住这个命门,就已经吸引了大部分女孩子。作者大动心思巧妙地又将袁非与援非结合,缓缓铺开故事。
暑假,我们的小主角袁非和弟弟开始了坦桑尼亚之旅,他们旅行的第一站不是去塞伦盖蒂大草原,不是去吃当地的美食,而是祭扫了中国专家公墓,在那里,参观了墓园,这些逝者有的曾是为了修筑铁路而不幸遇难的同胞,有的是建设项目的技术人员,他们年轻,有学识,有技能,最后长眠于此,唏嘘不已。
非洲的医疗水平低,条件差,小主角们或见证或听闻了医疗队的种种救援,其中也叙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虽然情节已经铭记于心,但是每次看到文章的最后,王夕桐总是眼泪直流,难以释怀。因为中国专家公墓又新增了一块墓碑,那里躺着的是袁非的爸爸。
这是一篇对生命的赞歌,一次次的救援都是生与死的博弈,这些故事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援非同志们的敬畏,他们的存在在作者笔下如此鲜活,细微到一个擀面杖都在陈述着它的故事。二年级的小朋友和六年级的小朋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也会将《金色阳光》久久地存放在书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