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读后感1000字
一次培训学习,一位老师向我们推荐了《雪山大地》这本小说,阅读中几次泪湿眼眶。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个体生命的渺小和团结的力量。
书中对人物的勾勒笔触细腻,很接地气,仿若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父亲”,这位一心为青海藏族牧区发展奉献的汉族干部,他的每一个抉择都彰显着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情怀。他穿藏袍、喝酥油茶、吃糌粑,努力融入藏族同胞的生活,从开办学校到带领牧民致富,再到为保护草原生态而不懈努力,他的身影穿梭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
“母亲”,原本是省人民医院的外科“一把刀”,却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来到艰苦的草原。她在疗养院为牧民治病,又前往麻风病人聚居的生别离山,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带去希望,哪怕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她是藏族聚居区牧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女菩萨”。

还有角巴德吉,沁多草原上的世袭头人,他正直善良、率性果敢。在时代的变迁中,他始终心系草原和牧民,无论是捐赠马场、草场,还是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工作,都展现出了他的担当与胸怀。他全力支持“父亲”的事业,为草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着一颗热爱草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心。他们的故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
书中还描绘了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相濡以沫、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父亲”与桑杰一家,从最初的相遇,到后来在生活中的相互扶持,两家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父亲”将桑杰的聋哑儿子才让带回西宁治疗,一家人对才让关怀备至。而才让也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了无限温情,后来两个家庭还结成亲家,这种跨越民族的情谊,正是“汉藏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书中还描写了许多汉藏人民共同工作、生活的场景,他们一起放牧、一起建学校、一起抵御自然灾害……在这一个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帮互助的真挚情谊。这种民族融合,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结合,而是心灵的交融,是血浓于水的深情。
小说中对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描写得如诗如画,苍茫的雪山、辽阔的草原、奔腾的河流……每一处景色都让人陶醉。但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草原沙化、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描写,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父亲”提出制止沙化、挽救草原的十年搬迁计划,字里行间是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重视。他明白,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雪山大地》里的人和事,像高原的风一般真实有力。它让我看到民族情谊的深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而这些故事带来的触动,会长存心底,时刻提醒我要心怀敬畏,珍视这片土地赋予的一切。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善意都应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