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900字
这部小说作者是英国人奥斯丁,著名的三姐妹之一。描写的是英国乡村十九世纪初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这个时期英国有些鲜明特征,比如社会等级森严,所以婚姻要门当户对;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传男不传女。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名著,私以为主要在于英国当时及随后的国际影响力,其次是小说的写作水平和情节。小说中关于情感及心理描写极其细腻,中文翻译水平也很高。
达西的贵族身份使得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傲慢”教育,要把他塑造成高高在上的贵族形象,这种教育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必要的,但是于由此带来的成年脱离父母庇护后的处事方式非常不利。小说中对达西的描写,除了傲慢,剩下的似乎都很完美,最后连傲慢也被伊丽莎白的爱情魅力所化解。达西先是搅了伊丽莎白姐姐的爱情,随后向伊丽莎白居高临下的表达爱意,他觉得她出身低微,自己是迁就她,以为一定会被接受,结果被拒绝。这时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最后帮助挽回了伊丽莎白姐姐的爱情,并竭力促成五妹丽迪娅完婚,这些最终感动了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生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家庭,父亲的高尚品格对她和姐姐影响大,母亲及三个妹妹性格相似,追求虚华,被她看不起,她们的所为直接影响了小说中故事的发展,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下,形成了她善于怀疑且不去求证的性格,这可能就是偏见形成的原因。
伊丽莎白认为,从开头认识达西的那一刹那起,他的举止行动,就使她觉得他十足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看不起别人,还没有认识一个月,就觉得哪怕天下男人都死光了,也不愿意嫁给他。殊不知她的母亲和三个妹妹的作为并没有影响她和姐姐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达西和彬格莱对姐儿俩个褒奖备至,赏识她们俩的见识和个性。所以,不要在意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还是要坚定地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好自己,不要怕别人怎么看以及会产生怎样的误会,清者自清。
伊丽莎白的表兄柯林斯是个虚伪的“实在人”,他善于夸人,“预先想好一些恭维话,平时有机会就拿出来用,而且临时说的时候,总是要装出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说他实在,是他敢于说出来自己的真实;说他虚伪,是他流于奉承,而且见人就夸,不管有没有值得夸的地方。
小说中的人物众多,但是似乎都不需要工作,透着社会优越感,这些故事也只能在上流社会发生。人闲了啥事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