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追风筝的人读书报告1200字

admin2025-11-03 16:26:12.0读书笔记5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关于友谊、背叛与救赎的故事。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誓言,与追风筝比赛中那只最后坠落的蓝色风筝,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人性怯懦与最终勇敢的沉重寓言。

  它让我思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曾有过因怯懦而沉默、因自私而逃避的“阿米尔时刻”?而我们的人生,是否也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在等待我们去追寻?这种对人性弱点的剖析与对灵魂救赎的渴望,深深触动了我。

  将这种思考投射到我刚刚开启的教师生涯,尤其是在担任班主任这近两个月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有了更具体、更真切的体会。

  首先,教育,是看见每一个“哈桑”,并守护他们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
  哈桑正直、善良、忠诚,却因出身卑微而饱受欺凌与忽视。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的孩子或许成绩优异,如阿米尔般擅长“讲故事”(学习),是众人眼中的焦点;但必然也有的孩子,他们可能像哈桑一样,不善言辞,家境普通,甚至有些“格格不入”,但他们身上或许有着更为宝贵的品质——坚韧、善良、乐于助人。作为班主任,我需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个“哈桑”的价值,看见他们手中那只或许并不华丽但同样渴望高飞的“风筝”。教育公平,不仅是机会的均等,更是目光的平等、关注的均衡。我们要避免因任何形式的偏见或忽视,让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成为校园里的“哈桑”。我要努力营造一个包容、温暖的班集体,让每一种善良都得到珍视,让每一个独特的“风筝”都有翱翔的天空。

  同时,我想,“为你,千千万万遍”也是教师职业信念的一种写照。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是无条件的、充满奉献精神的。这种精神内核,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有相通之处。当然,我们的“千千万万遍”,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基于爱与责任的坚持不懈。是为一个问题反复讲解的耐心,是一次次与学生谈心直到他们豁然开朗的执着,是深夜伏案备课批改作业的常态,是为学生点滴进步而由衷喜悦的真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深知自己经验尚浅,但我愿意怀抱着这份“千千万万遍”的决心,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去钻研我的每一堂课,去应对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挑战。这个过程必然充满艰辛,但想到可能因此点亮某个孩子的未来,一切便都有了意义。

  各位前辈,同仁们,站在这里分享这些,我内心充满惶恐,也充满力量。惶恐于自己经验的不足,力量的微薄;力量则来源于这部伟大作品给我的启示,以及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最本初的热爱与敬畏。

  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成长过程,又何尝不是一场追逐心中“风筝”的旅程?那只风筝,或许是知识的渴望,是品格的塑造,是梦想的启航。而我,我们,作为教师,就是那个帮助他们看清风筝方向、并在他们奔跑时给予鼓励、跌倒时伸出援手的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以《追风筝的人》为镜,时刻反思,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能看见每一个学生、能引导他们向善向美、并能为之奉献“千千万万遍”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