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话润泽童心——我的教学微革命》读后感800字
即便身处乡村小学,只要心怀热忱、步履不停,同样能为孩子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童话森林”。——题记
合上佟生老师的《用童话润泽童心——我的教学微革命》,脑海里总浮现出一幅画面:他在教室里带着孩子们读童话、讲童话、写童话,没有华丽渲染,没有刻意雕琢,只是把平凡的日子,熬成了孩子们心灵成长的甜汤。
和佟老师一样,我也是扎根乡村一线的普通教师,同样揣着对读写与教育的热爱,却远不及他“深耕”的韧劲——读一本经典能写十几万字随笔,日复一日把童话课磨成专属读写课程,让乡村孩子在童话里看见自己、遇见远方。
这份坚持,像一束光,照见了我教学里的“缺口”。
书里把童话教学拆成了清晰的三段式:低年段“读说讲”打底,中年段“创意续写”发芽,高年段“思辨拓展”扎根。原来童话从不是低段专属,只要找对方法,就能让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能接住这颗“真善美的种子”。
反观自己,睡前总陪两个孩子读童话,孩子们说得眉飞色舞,可我竟从没把这份“快乐”搬进课堂——如今带着孩子们做整本书阅读,或许正好能把童话嵌进去,让读写长出想象的翅膀。
佟老师连高年段都在做经典童书课例研发,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孩子怕写读后感?或许用童话的“想象”包装,就能让枯燥的文字活起来。
其实做教育哪需要什么轰轰烈烈,把每一堂课上好,把优质童书递到孩子手里,让他们在书里“悦”见自己、“悦”见幸福,就够了。
这条读写路上,我也有过迷茫:想把童话和整本书阅读结合,却不知从哪下手;带孩子写童话时,又怕高年级孩子觉得“幼稚”。但每次读着同行的教育故事,这份热爱就又会“满血复活”——读写早已成了我的习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当下的使命很清晰:不贪求“大成就”,只守好自己的小课堂,和孩子们一起读童话、写故事,把这间教室建成我们的“童话小房子”。用书籍填实底气,用阅历拓宽眼界,慢慢给孩子种童话的种子,也给自己种成长的勇气。
往后,愿以热爱为土,以坚持为水,在乡村教育的田埂上,好好浇灌那颗“童话”的种子——既要做孩子的“种树人”,也做和孩子一起长大的“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