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项目式学习:教师手册》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10-31 15:41:21.0读后感2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每一次教育理念的革新都如同春风拂面,不仅滋润了教育的沃土,更激发了教学创新的无限活力。在这个充满期待的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由桑国元教授团队匠心独运的《项目式学习:教师手册》。此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实践案例以及紧跟时代脉搏的教育理念,为我搭建了一座通往教学新境界的桥梁,让我对项目式学习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领悟。

  全书共分为五个紧密相连的章节,分别就我们为何要开展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什么、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项目式学习如何实施开展论述,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特别是书中精心挑选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项目式学习实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在教学探索道路上的前行方向,使我对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应用有了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

  一、应运而生:项目式学习——时代的呼唤项目式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兴起,是对古今中外教育智慧的传承与创新。它如同孔子“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诗以为?”学以致用思想的现代诠释,又似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生动再现,更与杜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项目式学习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与活动的深度融合,绘制了一幅以实践为引领、以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新图景。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成为核心议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教育的关注点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学科价值挖掘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华丽转身。项目式学习以其独特的“做中学”模式,正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项目式学习
  那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指在真实问题引导下,通过组建项目学习小组,由项目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以组内合作解决的方式,共同协商解决复杂的、挑战性的问题,完成最终预期的学习结果。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合作性、成果性。它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它符合21世纪对于培养会感觉、会行动、会思考的人的要求。

  二、教学之变:项目式学习——模式的革新面对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所分析的:当前我国所培养的学生已表现出身体素质滑坡、社会适应能力不强、负面情绪较多、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素质发展不全面的问题。也许项目式学习会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破局之道。它打破了传统“一言堂”的桎梏,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围绕真实问题组建团队,通过合作探究、试错修正、成果展示等环节,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如何合作。

  三、学习之变:项目式学习——方式的重塑项目式学习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更重塑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书中提到: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应当设定一个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项目,此项目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围绕着这个项目,自己探索或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一起解决问题,不断试错并修正解决方案,最后发布自己或小组的作品,并且根据他人的反馈进行反思和不断调整。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回想起我首次尝试项目式教学的经历——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项目,学生们在项目中展现出的热情与创造力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

  在项目式学习中,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它要求我们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思考、创新。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任务:粤港姊妹学校将到我校参观交流,请你作为“小小文化推荐官”向香港友人推荐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之风采。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向香港友人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的任务让学生的视野从狭小的课堂转向现实生活,并且勾连社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接着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传统节日组成学习小组,多渠道收集中华传统节日资料,运用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学习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合作写好“中华传统节日”介绍词,最后以多样化的方式创意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围绕驱动性问题学习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相互合作探究交流,最后展示成果。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沉浸于活动之中。

  四、自我变革:项目式学习——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项目式学习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严苛要求与深远影响。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求教师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与广博的理论视野,更需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无缝对接,展现出卓越的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量显著增加,要求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精心策划并高效执行每一个教学项目。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式学习还极为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及评价与反馈机制的重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调动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以从多个维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效,从而更加精准地调整学习策略,实现自我超越。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敏锐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与指导,助力他们发现并克服学习中的难题,共同推动学习水平的持续提升。

  五、结语阅读《项目式学习:教师手册》一书后,我更是对项目式学习在塑造课堂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有了深刻地认识。一个充满正能量、开放包容、协作共赢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还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营造这样一种理想的课堂生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2